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两位远隔重城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题内二崔,是诗人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诗是途中寄怀之作。
首句写骆氏亭。清澄的湖水、洁净的翠竹,将这座位于湖边竹林荫蔽处的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独处清绝无尘之境,每易惹动寂寥之感和怀友之情,故次句便自然引出“相思”,点明对隔迢递之高城的朋友的怀念。相思之情,固缘“隔重城”而生;然相思之情又可越重城之隔而与对方相通。这正是次句给予读者的双重感受。
三、四句宕开,写夜宿情景。时届深秋,但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霜也下得晚了。第三句写秋阴霜晚,一方面为末句“枯荷听雨”伏根,另一方面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相思之情在黯淡秋阴中酝酿得更加浓重了。就在诗人寂寥怀友、意绪萧索之时,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秋雨;雨点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这才发现雨打枯荷的声韵,竟别具一番美的情趣,看来倒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的天气作美了。枯荷给人以残败衰飒之感,似无可“留”的价值。但对一个旅宿怀友、永夜不寐的人来说,却因聆听枯荷夜雨之清韵而稍解寂寥,所以反深幸枯荷之“留”了。“留”、“听”二字,写情入微,其中就包含有对美的意外发现的喜悦,尽管这喜悦中不免掺杂着苦涩和伤感。秋阴、枯荷、夜雨,对于一个相思的旅人,本是难以为怀的伤情之景,诗人却从中得到某种慰藉。这正是李商隐审美个性的典型表现。
全诗以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所感作为“寄怀”的凭借。纪昀引李香泉说:“‘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怀之意全在言外。”何焯说:“下二句暗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都指出了此诗以景托情、空灵含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