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古以来,成一统大业者莫不以进取中原雄视九州为标志,而割据东南仅能暂时维持偏安局面。在宋代,黄河的失落,曾使老将宗泽遗恨九泉,他临终时还三呼渡河;淮水的沦陷,曾使诗人杨万里沉痛慨叹:“中流以北即天涯”(《初入淮河四绝句》)。两河百郡宋山川,无不印记着当时局势的起落、民族的命运,系结着爱国志士的丹心热血。这,正是李清照《夏日绝句》这一诗篇创作的契机。
李清照由南宋小朝廷从黄河、淮水渐次向南的节节溃退,联想到古代楚汉相争时项羽的悲壮结局,垓下一战,四面楚歌,项羽突围至乌江之畔,兵卒已尽。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而东,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人数十万,仍足称王。项羽慨然而笑,谓纵得生还,亦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遂持短兵接战,斩将搴旗,力尽自刎。项羽功业未成,但气概长存。他生为人杰,死是鬼雄。与之相比,南宋小朝廷显得何其怯弱、卑微、丧失气节。李清照这首怀古诗,短短四句,借古讽今,语意深刻,笔墨大起大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应当作人中之杰,“人杰”语出《史记·高祖纪》,高祖曾谓张良、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死,也要作鬼中之雄,“鬼雄”一语出自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末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年曾叱咤风云的项羽在失败后不肯渡江而东,是因为不愿意“包羞忍辱”,这种刚毅不可屈的品格,正是南宋小朝廷所缺少的。诗中“至今”一词,由古及今,讽意至明。李清照的这种感慨,是当时抗战志士共同的心声。陆游诗云:“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而作为以婉约词著称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诗歌中亦复以如此卓绝不凡的立意和笔力,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