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在这首诗中,作者有怀于东汉末年的祢衡。祢衡,字正平,是当时著名的狂士。曹操想见他,祢衡称狂病不肯去。曹操怀恨,听说祢衡善击鼓,故意召衡为鼓手,想借此折辱他。祢衡演奏《渔阳参挝(zhuā抓)》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动容。进至操前,先解袒衣(近身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鼓士衣帽)之服着之。毕,复参挝而去。曹操笑道:“本欲辱衡,衡反辱孤。”祢衡后来被曹操遣送荆州刘表。诗中又有“城下暮江”字,因此所谓“城”或许就是指荆州(江陵)。“城头叠鼓声”,指城头传出轻轻击鼓的声音。“城下暮江清”,不仅是写环境,而且接在上一句下面,很自然地起了渲染鼓声效果的作用,多少有些类似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那种意境。纪昀指出:“次句着‘城下暮江清’五字,倍觉萧瑟空旷,动人远想。”体会是很深入的。我们还可以想象,那城下的暮江,是鼓声的承受者,“清”是它因鼓声而呈现出清寂、清寒的状态。当然“清”更是诗人的感觉。诗人闻鼓声而有此种心境。当他俯视寒江时,清寂的心境与静静的寒流,似乎泯合到了一起,遂有此种入神的兴象。我们还可以想象,伴随那静静的江流,诗人有一股情绪也在缓缓流动,由鼓声而进一步想起祢衡。“欲问渔阳挝”者,就是想要学渔阳挝的鼓调。但思绪到此却因受阻而回旋——“时无祢正平”,可惜当世没有祢正平这样的人物。诗人的性格本有刚直不阿、强项不屈的一面,但仕途偃蹇,命运多舛,又往往不得不屈节事人。长期郁积的苦闷和孤愤,无从发泄。城头闻鼓,遂联想到祢衡,激发愤世嫉俗、蔑视权贵的感情。“欲问”二句,正是这种感情的流露。“欲问”、“时无”,一转一跌,使诗在一气呵成中显出顿挫之致,增加了沉郁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