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寄蔡天启》古诗赏析与原文

王安石

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

伫立东冈一搔首,冷云衰草暮迢迢。

王安石暮年居住在金陵,本诗便是写成于这个时期的、抒发自己心志的作品。诗里提到的东冈,即是白土冈,在金陵城之东,见《舆地纪胜》。蔡天启,是蔡肇的字,润州丹阳人,善诗文,很受王安石器重,当时正任秘书省校理。

绝句诗或以景语起,或以情语起,而本诗却以抒情主人公的动作开其端:“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秋天气候肃杀高爽,万木萧条,人们逢到这个节令,不免会产生寂寥悲愁之感,刘禹锡《秋词》“人道逢秋转寂寥”句,正道出人们在秋季的共同感受。有谁还来欣赏这寂寥的秋景呢?有,这便是杖藜踯躅一翁,他沿着别墅的围墙行走,穿过小桥,登上东冈。诗的一、二句写“行”,三、四句转而写“立”。诗翁登上东冈,伫立凝望,不时地搔搔首,投入他视野的则是“冷云衰草暮迢迢”。天寒所以云“冷”,草凋零而愈“衰”,可见这已是深秋的时候;“暮迢迢”,暮色苍茫,辽远杳冥。暮,时暮,本指一天里较后的时间阶段,但是老人凝望暮色时,很容易从时暮联想到年暮,引发起迟暮之感。暮年是人生中较后的时间阶段,纵有济世拯民的雄心壮志,也因力不从心,时不我与,徒然悲叹而巳。全诗在悲秋中深藏着感叹迟暮的意蕴。

李壁注王安石诗,以为本诗与刘禹锡《秋词》“两诗相似,亦相角也。”(《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二)他说两诗的艺术意想“相似”,并不恰当,因为刘诗诗情引人奋发,王诗诗旨感叹人生。他说两诗的艺术魅力“相角”,应当认可。《寄蔡天启》诗凭借人物的动态和细节描写,以袒露人物的心灵,以“外”写“内”,以“动”写“静”,艺术上能达到传神的境地。本诗以写景结束全篇,无限情思融入阔远茫苍的景色之中,韵味悠长,含蕴深邃。这首绝句诗精妙的艺术性,确能与刘诗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