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屏
东风吹送柳条斜,几处园林傍水涯。
花埭花农花样巧,贫家生计在生花。
花埭,是花地的古名。花地,在广州市西南,与市区隔江相望,盛产花果。张维屏大半生在仕途上奋斗奔波。五十六岁开始,毅然辞去官职,到广州花地购买园庐闲居。他这样描写自己在花地的家园环境:“虽无台榭美观,颇有林泉幽趣;四尺五尺之水,七寸八寸之鱼,十步百步之廊,三竿两竿之竹。老干参天,留得百年之桧;异香绕屋,种成四季之花……”(《东园杂诗序》)他就在其中过着读书、下棋、赏花、吟诗的生活。在流连花地胜景、安度晚年的时候,他写了不少吟咏花地、花市的诗。虽然他自己说“养疴少出,尘事罕接”,但对于花地花农为了生活而操劳花事,却还是了然于心的。
这首诗写春回大地之后,花地的园林春色与花农巧手营生的印象。岭南春早,柳树也趁着春风迅猛地抽条长叶,斜飘在园林的水边。此时花地的春花正争着露脸,在花农的巧手修饰妆扮下,各呈芳姿。“花埭(地)花农花样巧”一句用了三个“花”字,而不令人觉得别扭。相反,由于它的自然组合,倒表现了对花农技巧的赞美。正由于有他们的栽培和修饰,花地之花才显得丰富多采,娇艳多姿。诗人不仅看到花农辛勤劳动的功绩,而且还看到花农与花的密切关系,所以说:“贫家生计在生花”。贫穷的花农的营生手段就在于把花种好。这真是说到了点子上。诗人赏花不忘栽花人,既赞美栽花人的巧妙工艺,又看到他们正处于贫困状态。虽然着墨无多,仅仅是印象的勾勒,还是很可贵的。
题目定为花埭(地),诗中自然而然从花地胜景入手;花地一年胜景当首数春天,所以自然而然从“东风吹送”起笔;妙处还在于由物及人,以人为主,把花和花农紧紧连在一起,道出实情。因而清新蕴藉,颇堪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