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对菊感赋》古诗赏析与原文

高旭

聊复持螯且自夸,万千心事乱如麻。

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诗作于1914年。此前一年,国民党发动的讨袁战争失败,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当上了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革命的这种结局,令诗人极度失望。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时局的悲愤,也表明了他不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的态度。

诗的首句,剥蟹赏菊,把盏自夸,乍看起来,生活是何等的充满闲情逸致。然而,这只是表象,“聊复”二字,就说明这一切都不过是百无聊赖,借以自宽之举。

然而,愁城十丈,块垒难消,诗的第二句是诗人内心的自白。辛亥革命之后,封建顽固派乘机攫取了政权,大批投机者成为新贵,时局动荡,神州面目依然故我,革命实际上是夭折了。这一切都使诗人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面对“正遭魔起舞,忍看狗争功”,“夜半黄金作人语,近来朝政更荒唐”的黑暗现实,诗人心乱如麻。

三、四两句,明以菊花自况自励。陈去病曾经说高旭“意气傲岸,自负弘远”(《高柳两君子传》);现实恶浊,自己又无力回天,诗人决心像菊花一样,不为寒霜所屈,在百花凋零之时,依然开放,用自己的颜色来装点这容色惨淡的深秋。

以菊花自况的例子在古诗词中很多。唐元稹《菊花》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是突出菊花傲霜而开,不同流俗的劲直品质,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怀抱的。高旭的这首对菊诗有一点显得可贵的,就是除了赞美菊花的孤清傲俗的品格之外,还强调了菊花对于秋天的贡献,当百卉凋瘁,秋容惨淡之时,正是这菊花在那里支撑着,让人们在残秋季节仍然能感到一点暖意,得到一点慰藉,产生一种希望。这也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