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痛恨》古诗赏析与原文

晁说之

胡儿直犯洛阳宫,蔼蔼园陵指点中。

殄灭四夷心不遂,裕陵萧瑟独悲风。

宋廷的妥协退让,使来犯的金军更加猖狂。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破开封,扣押了徽钦二帝。次年又兵分三路更大规模地大举南侵。西京洛阳旋被攻占,宋朝皇帝的陵寝也面临劫难。晁说之痛心疾首,写下这首《痛恨》诗,表达自己的满腔悲愤。

首句“直犯”,写出金兵入侵的嚣张气焰。为忍辱议和,宋廷把黄河两岸的勤王之师及各地乡兵遣返原地,使得金兵得以“直犯”——几乎在无抵抗的情况下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其结果是“蔼蔼园陵指点中”。从来神圣不可冒犯的兄弟们的陵寝已面临来犯之敌铁骑的践踏!“蔼蔼”,林木茂密的样子。这一句渲染了皇家陵墓的肃穆庄严,更流露出那一片苍翠如今沦入贼寇“指点中”的悲痛和愤慨。

三、四句诗情转折,由叙转议。三句(“四夷”)应一句(“胡儿”),四句(“裕陵”)应二句(“园陵”),诗笔针线绵密。裕陵是神宗赵顼的陵墓。宋神宗1067—1085年在位,曾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力谋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元丰四年(1081),使李宪等结集军队,拟一举灭夏,可惜因指挥失当而败北。后曾再度举兵,但也未能如愿。人这里感喟“殄灭四夷心不遂,裕陵萧瑟独悲风”,实际是以回顾往昔而感慨现今。神宗在世日多方努力企望灭绝四夷,可惜“心不遂”,终至遗恨九泉,岂意死后自己的陵寝竟倒霉遭受夷狄之兵的侵凌。如此惨痛的现实,令人揪心!难怪裕陵在悲风中更形凄凉、萧瑟。

此诗紧扣诗题“痛恨”,笔墨集中,命意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召力。值得一提的是,晁说之此类忧念国事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诗篇集中颇有一些,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