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古诗赏析与原文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位于安徽省滁州西南,背依丰山,下临幽谷泉,为欧阳修知滁州时于庆历六年(1046)所建。欧阳修还写有《丰乐亭记》。

这首七绝,前写亭景,后写游人。从现象上看,后面不是直接写景,但诗人写游况又是为着写景致的优美。这在艺术构思上是独特的。

首句中“日欲斜”,太阳快要西斜,是时态。写时态很重要,它勾连着以下几句的意脉。“红树青山”的色彩恰成对比、反差,而它们又笼罩在西斜的太阳光下,境界顿时开阔舒展,色彩绚丽多姿。

次句把画面推展开去,“长郊草色绿无涯”,由仰观树、山、太阳到平望郊原。长郊即广阔郊野;无涯,没有边际。随着视角的转移,广阔的原野上绿草无边无际的景象展现出来,意境在清美中极富于开阔感。这些都属于直接的景象描绘。有此描绘,下面的描写才更有着落。

游人们留连忘返,正是被红树青山、绿色无涯的绮丽风光吸引住了。“游人不管春将老”的“老”,很有神韵,比“尽”字更能传神。尽管暮春已至,游人仍络绎不绝,“来往亭前踏落花”。“来往”显示出游人之多,熙熙攘攘。游人如织、游况繁闹,反衬出青山一片、绿色无涯的美。早春有踏青,暮春则来踏花,体现了游人对春的热爱和依恋。诗人写春景、游况,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而是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情思。在来往踏落花的游人中不也包括着诗人自己吗?诗人对春的情思渗透在春景中,也溶解在游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