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词·无名氏·敦煌曲子词·酒泉子·每见惶惶》鉴赏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夺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这几首词都录自王重民编辑的《敦煌曲子词集》,均为无主名作品。“无名氏”,乃编者所加。
上一首《鹊踏枝》,主要写思妇对征夫的期盼,表示对“笼中鸟”式的生活的厌烦。
下一首《酒泉子》,写唐末黄巢农民义军攻入唐都长安城的状况,描画了唐军及朝臣们纷纷逃窜的狼狈相。
《鹊踏枝》,系唐教坊曲名,是《蝶恋花》的本名。宋晏殊词始改为今名。据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调名来自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三字。此调为双调,上下片各五句,共六十字。各片一、三、四、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但唐时《鹊踏枝》同后来的《蝶恋花》句法、字数定格颇有不同。如现读此词上下片各四句,共五十九字,两片押不同韵部等。所以,本书仍用旧调名。
《酒泉子》,亦词调名。据应劭《地理风俗志》云:“酒泉郡,其水若酒,故曰酒泉。”调名本此。唐曲当属西凉乐,但晚唐温庭筠多首《酒泉子》词,各片句数和字数定格均与此不同,押韵也各异。敦煌曲子词多系民间性质,格律没有文人词那么严格。
* * * *
以下分别加以解说:
先详讲《鹊踏枝》——
上片:人言——思归谓灵鹊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叵,(pǒ颇),可读为“不可”的合音,叵,是“可”的反义字;“叵耐”即不可耐,亦作“叵奈”,略含可恨之意。灵鹊,俗以为是一种报喜之鸟。据《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谩语,原作“满语”,或校作“谩”,有欺诳、瞒骗的意思。俞平伯认为是“瞒”之形误,也在理。
这前两句是说,你这可恶可恨的灵鹊,老是骗人说,报喜啦! 报喜啦! 你有什么凭据,喜从何来?
接着两句说:你三番两次地活活捉弄人,现在我将你锁到笼子里,看你还敢以谎言来骗人?休共语,不要同他说话,也即不听灵鹊的诳语。
这是一首拟人化的人鸟对话的词篇,上片人言,下片鸟语,刚才讲的上片,是思妇对灵鹊说话,而下片则是灵鹊的话语,看看说些什么?
下片:鸟语——灵鹊求思妇理解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比拟,这里不是“类比”之意,要拆成两个词来理解:“比”,有“本”的意思,如“比来”,即本来,为语气副词。如张籍《寄白二十二舍人》诗:“三省比来名望重,肯容君去乐樵渔?”上下句语气有转折。拟,打算,即通常表示揣想的用法。
这一片的大意是说:
我来给你送喜,原忖是给你一点安慰,谁晓得,反将我关进牢笼里。
要是日思夜盼的征夫早归来,你一定会开笼放飞,让我腾空跃上那青云里!
这一片词的中心是:鸟语。它说什么?
说的是,灵鹊之所以频频报喜,作一点说明;
说的是,灵鹊的良苦用心,望思归理解;
说的是,人生一世做好事,是当无怨无悔,但也不能无视方式方法。
还说,灵鹊为思妇代言:樊笼式生活不再过,定要腾身向青天!
这个灵鹊代言词,正是本篇之主旨所在。
* ***
以下再略讲《酒泉子》——
上片:队队雄军犯皇宫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
下片:朝臣逃窜狼狈相
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夺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一、诠释疑词难句:
每见惶惶——惶惶,亦作“皇皇”。心神不安的样子。“每见惶惶”,意指处处见到人们惶恐不安。“每”,逐个;“每每”,往往或常常。
惊御辇——“辇”,原指人推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们所乘之车,如帝辇、凤辇。此处“惊御辇”,即震惊了帝辇。
蓦街穿巷——“蓦(mò莫)”,骑也,超越也。“蓦街穿巷”,即人马纷纷穿街走巷,状纷乱的样子。
夺九重——“九重”,原指天。也指帝王居住之处,即王宫。“夺九重”,是说夺取王宫,争登帝位。
麻乱——即乱麻,混乱如麻,言乱之甚也。也喻状乱世。
乱芬芳——“芬芳”,原指香气,也以此喻品德美好者。此借喻太平盛世。此处“乱芬芳”,意指兵戎四起,搅扰了太平日子,人们纷纷离散逃亡。
二、语译全词:
一处处、一群群,
人们都心神惶恐不安;
队队雄赳赳义军,
惊得帝车张慌奔街。
人马纷纷穿街走巷,
逼得朝堂宫门敞开;
义军们只想攻下皇城,
便夺取君位銮台!
只见处处长枪短剑,
京城秩序有如乱麻尘埃;
上下官吏人人无措,
弄得大家投窜莫能!
那些官僚豪门携箱挟印奔逃,
一门心思只顾家小私财;
那还管得社稷安危,
真可叹,往日升平不再来!
** * *
读完这两篇词作,感到有些话值得再说一说。
两首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其广度与深度均有不同:一为深幽,一为壮阔。它们的情趣风韵,也各各相异。试看《酒泉子》,词情奔突,大气豪迈,境界开阔。读罢,心扉大敞,情绪激越,且对于治国大政也不无启迪。
而《鹊踏枝》,情节超俗,构思乖巧,借助拟人化手法构设了“人禽对语”格局,富有幽默感和逗人之情趣。但听毕掩卷,却愁丝缠绕,心境沉沉。但它给人以人生启示方面,却比《酒泉子》将更多更深。比如,从当下现实出发,就可考虑如下一些问题:①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类似古人征夫思妇两地相思的问题?②如何摆脱“金笼式”生活束缚,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③为世人做好事、干善事,当无怨无悔,应见义勇为,但遇“以怨报德”现象,又怎样对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