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蓦山溪》原文赏析

《谢应芳·蓦山溪》原文赏析

遣闷。至正丙申作

无端汤武,吊伐功成了。赚尽几英雄?动不动、东征西讨。七篇书后,强辨竟无人,他两个、至诚心,到底无分晓。髑髅满地,天也还知道。谁解挽银河,教净洗、乾坤是好?山妻笑我,长夜《饭牛歌》,这一曲、少人听,徒自伤怀抱。

这首长调,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作者约六十岁。从内容看,它是伤时之作,有意题为“遣闷”,以便遮人耳目。元顺帝是元朝末代皇帝,至正是他的最后年号。十一年后,至正二十七年(1367),元亡。作者作词的这年,是怎样的政治情况呢?顺帝昏暗,官僚贪暴,财政崩溃,军队衰朽,加上黄河水患,刀兵四起,包括作者在内的小民百姓,实在难以存活。最严重的现象是全国性的大混战。作者本人也难免避乱离乡。1356年,正是农民战争的高潮。声势浩大的就有韩林儿的大宋军,攻占了北宋故都汴梁;徐寿辉、陈友谅的天完军,建都汉阳,自称汉国;朱元璋在江淮一带称吴王;张士诚在东南号大周;方国珍据海上威慑元朝。元末农民战争的发展,诱发了朝廷与宗王的夺位之争,以及皇室、军阀和地主武装争夺地盘与权势的大混战。谢应芳乃一介布衣文人,对此无能无力,故写这一首词,表达自己愤世忧民的心境和政治上的苦闷。

词的上片,作者对商汤与周武王这两个古代圣王作了评论。作者认为他们“吊伐”是有功的。“吊伐”指“吊民伐罪”,就是说,怜悯被迫害的人民,讨伐有罪的暴君。当夏桀无道,汤伐而灭之,建立商朝。当商纣无道,武王伐而灭之,建立周朝。但作者没有在词中肯定汤武的顺天应人的革命,却责怪他们“无端”给讨伐开了个头,从此多少英雄人物,受其“赚”骗,“动不动”就“东征西讨”起来。后人又颁行武学,那就是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载的《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武经七书》。有了讨伐的策略,却无人分辨其是非,汤武吊民伐罪,虽出于至诚,无奈后人多欺世盗名,究竟有多少战争拯救了人民、讨伐了罪人呢?汤武的功业,岂不是“没分晓”么!

在上片评论汤武的基础上,下片伤时忧世,流露出作者内心世界严肃的一面。下片含有三层意思:一层,为民请命。“髑髅满地,天也还知道。”“髑髅”,头骨,指战场上的白骨。唐李颀诗:“年年战骨埋荒外”(《古从军行》);杜甫诗:“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李白诗:“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古风》),都是以悲壮之音,控诉战争的罪恶。二层,呼吁和平。“谁解挽银河,教净洗、乾坤是好?”这是套用杜甫《洗兵行》的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倘有人能挽动银河之水,洗净天地间的战争污垢,消弭战祸,那该多好!三层,控诉现实。“山妻笑我,长夜《饭牛歌》,这一曲、少人听。”“山妻”,自己妻子的谦称。“长夜《饭牛歌》”用宁戚故事。据《淮南子》记载:春秋时的宁戚,贫困有志,不为人知,他同牛贩子一起,住在齐国郊外,等齐桓公出城迎客时,他一面饲牛,一面敲击牛角作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见了,就将他带进宫去,加以重用。作者以宁戚自拟,见其自负,在《饭牛歌》前加“长夜”二字,因为他看到他的时代正是“长夜漫漫何时旦”,而战火纷飞,可惜“身不逢尧与舜禅”。作者唱这样的歌,和者甚少,只有引起妻子的嘲笑和众人的轻蔑而已。结句“徒自伤怀抱”点出主题。题旨之深宏,格调之悲壮,为元词中的佼佼者。

它是一首元代典型的白话词。其中用典也罢,引诗也罢,以议论入词也罢,自有其独创处,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