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娴·念奴娇》原文赏析

《王凤娴·念奴娇》原文赏析

寄女文姝

花娇柳媚,问东君、正是芳菲时节。帐暖流苏,鸡报晓、睡起峭寒犹怯。乌鸟情牵,青鸾信杳。追忆当年别,临歧泪滴,衷肠哽咽难说。

凄凉望断行云,柴门倚遍,空对闲风月。屈指归期,无限恨、添得愁怀叠叠。镜影非前,人情异昔,怎禁心摧折。欲凭谁诉,数茎新见华发。

这首《念奴娇》是作者以词代信,写给已嫁长女张引元(字文姝)的。远寄爱思,字亲意切,写尽作者思念女儿的万种愁怀,满篇恨别伤逝之情,凄惋动人。封建社会里,妇女被排斥在社会活动之外,一生禁束于家庭之中,她们中间只有极少数人,由于某种机缘或条件,始得读书识字,获得文化学识。王凤娴及其二女皆有才学,都留有较多诗词,母女间唱和寄答,亦为文坛雅事。

本词开篇用渐引笔法,由景入情,将词人喜春的心绪和思女的愁怀娓娓叙出。“花娇柳媚,问东君、正是芳菲时节”,几笔画出人间一派秀美春色。东君,司春之神,又称“东皇”。句中“娇”、“媚”二字生动地表露出词人对花柳爱不能禁的喜春情绪。接下“帐暖流苏,鸡报晓、睡起峭寒犹怯”,这是转笔,写词人春日晨起时的心境。鸡鸣报晓,睡起骤感春寒袭人,透进流苏暖帐,难于禁受,不由心底产生一阵畏怯。喜春与怯寒是两种相反的心理,作者在此连写,反映出她蕴含在内心矛盾错综的心绪。时令已是芳菲时节,但正如这袭人的峭寒,母女离别,使人烦忧,感到缺憾。接下一个对句引出词人忆女之思: “乌鸟情牵,青鸾信杳”,此取乌鸟反哺,以喻慈母思子之情;以青鸾(用青鸟传说)传书、杳无音信,诉说日夜思念之苦。上片最后三句:“追忆当年别,临歧泪滴,衷肠哽咽难说”,这是逆起,回想当年女儿出嫁、辞亲别家时凄楚的情景,显然,它是留在母亲心头最伤心的记忆。

下片承前,把忆女的愁思尽力展衍,篇末以词人黯然自伤作结。换头“凄凉望断行云,柴门倚遍,空对闲风月”,写出由于思念女儿,长日里行止不安、思绪不宁的情形: 极目远天,望断行云,因收不到书信,倚门待望,临风伫立。“闲风月”照应上片,说明“花娇柳眉,芳菲时节”对于感受离别之苦的作者来说,只是闲置的风月景色。她日夜盼望女儿归来,计量着日期,不尽的思念已经化作重重叠叠压在心头的“无限恨”,变成无法排除的苦恼。“镜影非前,人事异昔,怎禁心摧折。”作者满怀怅惘,坐向镜台,发现自己的容颜已远非从前,人事变化更大,更不禁悲从中来,喟叹身心难以忍受的摧残和煎熬。结句“欲凭谁诉,数茎新见华发”,这是贯穿全篇的思女愁绪的顿结。下片“凄凉”二字是重笔,是作者嫁女、别女后心情的写照,也是通篇感情的基调。

本词题材取之于家庭生活,从文学史考察,这类词作虽社会意义有极大局限,但在认识封建家庭亲子关系方面,仍有可取之处。在父权、夫权为上的家庭里,父子与母女都是血缘上的亲子,但是于经济、伦常方面论,却不尽相同。对于家业、财产,父子具有占有与传承的权力,因此父子厮守,世代相继。而母女不然,女儿未嫁,母女一家; 女儿出嫁,则母女生别,分为两家妇人。所以慈母与嫁女之间感情的系念,总是带有苦涩意味的。王凤娴的寄女词,情感深挚,她在女儿面前是以词人或诗友的身分出现的,所写没有 “女诫” 、“妇训”之类,而是平等的感情的交流,这在封建时代实为罕见。张引元亦多忆母之作,有《点绛唇·答母》一首,附于后供参考: “细雨初晴,暖风早入芭蕉院。归期日盼,松尽黄金钏。病起红楼,愁睹梅梁燕。无由见,白云天远,十二阑干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