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传璿·沁园春》原文赏析

《孟传璿·沁园春》原文赏析

老 将

举目山河,一生筋力,老尽边关。看兜鍪夕解,塞霜侵鬓;翎根乍脱,刀箭余瘢。善饭廉颇,雄心充国,恍到千旗万马间。时昂首,见天边新月,尚想弓弯。

堂堂岁月奔湍,历百战、功名夸据鞍。忆挥戈拔矟,烽消瀚海; 腾龙哮虎,雷震天山。毳幕秋风,严城画角,落日萧萧金铁寒。摩长剑,问当年乳臭,几辈登坛?

清朝末年,昔日号称泱泱大国的中华巨龙已尾大不掉,觊觎这块肥肉的饕餮猛兽正虎视眈眈,国家民族面临着无可避免的被蹂躏被凌辱被践踏被宰割的命运。由此而来的是,朝野上下的爱国志士不甘沦落,社会审美主体极力呼唤那能为民族抗争出力的美学风神。孟传璿的这首《沁园春·老将》,就体现了这一时代审美观念重又指向阳刚之美的复归。

这首词写一个立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边关老将的爱国热诚,以及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悲哀,对朝廷任人不当表示了极大的义愤。开头三句,以第一人称起笔,总叙一生功业。话语虽少,内涵却极其丰富。主人公平生在烽火狼烟、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流血厮杀的难忘经历,虽未直接形诸笔墨,但却尽在不言之中。其中“老尽”二字,如有千钧之重,读者可以感觉到主人公言下之无限感慨。紧接着是一个人物特写: 老将傍晚摘下头盔,塞上的寒霜已经侵袭了他的双鬓,头发都白了; 刚刚脱下甲胄时,我们可以看到敌人的刀箭在他身上留下来的累累瘢痕。这四句是前三句在美学意念上的延伸,从这些战争岁月的印记中,读者不难想象出主人公经历了几多性命相扑的拼搏,几多出生入死的恶战! 至此,读者心目中对老将已有了一个清晰的具体印象,接下来三句词人采用廉颇和赵充国的典故,抒写主人公的主观世界。“善饭廉颇”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赵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善饭”意味深长,直斥赵使对廉的中伤; “雄心充国”,赵充国,是汉武帝时的名将,汉宣帝时,羌人叛,充国年已七十余,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因以破羌。“雄心”情韵悠远,说明老将余勇可贾,非但可用,且有大用。主人公以廉、赵相比况,心驰神往中仿佛又来到了大漠沙场上,那千面战旗、万匹战马中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热诚溢于言表。后面三句更进一步,写心潮翻滚,夜不能寐的主人公,有时抬头望见天边的新月,还联想到射敌的弯弓,将一个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为国效力的边关老将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下片前半部分由现实转入回忆。一、二两句概括地讲,时光飞逝,有如奔腾的江河激流,主人公身经百战,戎马生涯,功勋卓著。接着四句具体地说,回想起过去挥动金戈,扬刀跃马,平定了戈壁沙漠烽火;龙腾虎哮,威震西部边陲。这几句是互文见义,瀚海天山的山山岭岭无处不有边关老将挥戈拔矟率众冲杀的矫健身影,边关塞外的一草一木无不记载着边关老将抗敌御侮的丰功伟绩。接下来三句是一个大全景广角镜头。毛制的帐幕在凌历猛烈的秋风中屹立不动; 险要的城池上画角长鸣,哀厉高亢,警动人心; 一轮血红的夕阳即将在萧瑟的秋风中徐徐落下,各种兵器都发出了寒光。毳幕、秋风、严城、画角、落日、金铁,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苍凉悲壮、蔚为壮观的“塞上风情图”,而图的中心人物则是词中的主人公即边关老将。这即将西沉的落日,与快要退伍的边关老将之间仿佛出现了某种“心灵感应”,使主人公悲凉之上更添一层怨愤。至此,主人公胸中已热血腾涌,他手摩长剑,一声冷笑: “问当年乳臭,几辈登坛?”最后这两句以乳臭未干之辈的侥幸与上片廉、赵等老将的勋业对比,直刺朝廷任人的不得其当,字里行间充溢着壮志未酬的愤懑,英雄末路的悲哀。上片与下片,在词人笔下构成一个对比鲜明而又统一和谐的有机的整体,作者之审美观照亦全面完成。

这首词情感真挚,言简意赅,作者笔锋运行之处,如同有一股血与火的巨流在咆哮奔腾,令人仿佛可以听到主人公愤怒的呼喊,触到主人公灼热的呼吸,感到主人公心灵的震颤,情不自禁地与主人公一起,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这种思想情感和美学意象上的升华,使读者感同身受,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