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昇·渔家傲》原文赏析
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卢象昇是明末大将,善射,娴于将略,曾多次率军与清兵相抗;在蒿水桥一战中,炮尽矢竭,身中四矢三刃,为国捐躯。这首词当是作者在抗御清兵的征战中写下的。
上片主要表达作者的孤愤心情。战国楚人屈原身遭时艰,心情郁愤,在《离骚》中上叩帝阍,下求佚女;又有《天问》,向苍天发问。卢象昇生于明代末世,朝纲不振,清兵日逼,国势日颓。他觉得自己象屈原一样空有一副忠君爱国的热肠,却报国无门,回天乏力,只能无可奈何地“搔首问天”。在这里,作者所问的“天”,明指苍天,暗指当朝皇帝。在清兵压境的形势下,崇祯皇帝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天意从来高难问”,故词人只能借“问天”来透露心中的悲愤疑惑。“摩巨阙”,即手抚高大的宫阙,与屈原上叩帝阍的意思相似。屈原“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一片热心得到的是冷漠。卢象昇的遭遇何尝不是如此,他主张抗战的议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他手抚着高大的宫阙,心里一片冰凉。他“搔首问天”,问的是什么事呢?“平生有恨何时雪”!这是作者最关切的事。但是,皇帝无能,群臣苟且,国恨国耻何时雪?他唯有向天呼吁了!他唯有向苍天发出沉痛的喝问了!“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愤。
“天柱孤危疑欲折”,进一步道出作者忧虑的由来。“天柱”,即擎天之柱。《神异经》曰:“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传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柱折断,天地倾斜。在这里形容形势险恶,危在旦夕,如摇摇欲坠之天宇。国势既孤且危,怎不令作者忧心如焚呢!
“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二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愤绝望。虽有舌,却无法打动当权者的铁石心肠;虽有舌,却无法诉说内心的痛苦寂寞。真是“空有舌”啊!作者的悲愤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他能说的话已经说尽了,要淌的眼泪也淌尽了,如今“悲来独洒忧时血”,流下的是忧时伤国的血泪啊!一个“空”字,一个“独”字,道尽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怆。
下片抒写作者的襟怀抱负。“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把读者带到刀光剑影的战场。号角长鸣,惊天动地,清兵如熊狐蠢动,前来进犯,牵动着守疆将士的心。在这二句中以“天地裂”来形容号角之声的激昂,以“惊魂”来写将士的心情,都很形象。“绝影”以下三句写明朝将士的骁勇。他们骑着青骢马追逐清兵,快如疾风,作者不禁大声叫好:“真捷足!”这时作者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将军应取燕然勒!”——大将军应当建立杀敌拓土之功!“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汉代窦宪率兵在此破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返。作者热望自己也能象窦宪一样有所建树,青史留名。
这首词直率粗犷,真气勃发。身为马上将军的作者尽情吐露自己的苦闷,抒发自己的抱负,或抑郁,或激忿,或慷慨,遣辞造句,无不精力饱满,自能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