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超·卖花声》原文赏析

《鲁超·卖花声》原文赏析

新秋雨霁,见隔水闺秀理妆。

疏雨束轻凉,微漏残阳。竹屏茉莉吐清香。人在绿蕉窗底下,初试罗裳。

咿轧弄渔榔,摇漾云光。隔溪蓉柳学新妆。佯向清波摇扇影,惊了鸳鸯。

“卖花声”即“浪淘沙”。小序交代了作词的缘由: 早秋时节,雨后,水溪的对岸,一位姑娘正在梳妆。作者见到此情此景,有感而作。这首词的题材有点新意。可是,这也就相应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因为可资借鉴者少,所以形象的提炼、全词的间架安排、语言的选择,想来都颇费一番斟酌。小序在说明作词缘由的同时,还交待了时令,以及所要描写的中心。这就使读者对未来的描写有了一些思想准备。这首词的中心写闺秀理妆。有点特殊的是,这位闺秀不是在普通闺房,而是在溪水边的窗下理妆。上片主要是描写新秋雨后的景色。下片主要是写闺秀理妆。

早秋时节,暑热未过,雨后的凉爽十分难得。词一开头,就抓住这一点来描写: 虽然是“疏雨”,稀稀落落,可是,它毕竟煞住了早秋的炎威,一阵凉风挟带而来(“束”,夹挟带)。因为是疏雨,没下透,所以雨后依然没有全晴,一缕夕阳的余晖从云层的缝隙里漏射出来。雨后的空气分外新鲜,屏风似的竹林、溪边的茉莉散发出阵阵清香。至此,作者从触觉 (凉)、视觉、嗅觉各个方面,将雨后所特有的清新凉爽作了充分的描写。接着,主人公出场了:只见她在绿蕉窗下,正试穿那美丽的新衣。夕阳西下、竹屏茉莉、绿蕉、溪水,构成了一幅村落黄昏图,而那位“初试罗裳”的姑娘无疑是这幅图画的中心。上片就在这样一种诗情画意中结束。

下片一开始,作者没有接着去描写闺秀,而是对溪水上的景色进行补充的描写。因为小序先作了交代,所以,这儿忽然写到渔榔之类就不会使读者感到突然了。只听得“咿轧、咿轧” (yī yà) 的声音,原来是渔榔的声响(“渔榔”,捕鱼时用来敲击船边的长木条,据说是为了惊鱼入网)。船儿的摇晃使水面上波光荡漾。所谓“云光”即指波光。因为晚霞与水波相辉映,所以叫,“云光”。这里,作者在触觉、嗅觉、视觉之外,又从听觉的角度丰富了这幅村落黄昏图的生活情趣。上片主要是静态描写,而下片则全是动态的描写。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至此,作者才写到理妆: 只见溪水那边,那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学梳妆打扮呢。《 长恨歌》用“芙蓉如面柳如眉”来极言杨玉环的美貌,所以,“蓉柳”即指如花似玉的青春美貌。所谓“学新妆”是说,这位姑娘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妆束。这是与上片的“初试罗裳”相照应的。这位姑娘不但很美丽,而且有点调皮,你看她,假装摇动她的扇子取凉,其实是在和水里的鸳鸯开玩笑: 鸳鸯看到水中晃动的扇影,受惊游走了。作者在这里既写了景,又写了人。溪水的清澈、鸳鸯的自在、姑娘活泼调皮、稚气未脱的性格都得到了生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