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潇湘神》原文赏析
零陵作(二首其一)
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
屈大均在湖南零陵所作的《潇湘神》一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词大约写于明亡之后。作者面对山河破碎、家国沦亡的现实,心情至为惨痛,故借凭吊屈原与舜二妃而抒发一腔悲凉沉郁的情思。
潇水源出湖南,湘水源出广西,二水在零陵会合。词人即以眼前之景起兴:“潇水流,湘水流。”这个开头,既切词牌名,又依谱叠字叠韵,有音节浏亮、回环往复之美。同时,它又象征着词人哀愁绵绵的心境,十分空灵。
潇湘二水在零陵合流后,向北滔滔注入洞庭湖。洞庭湖畔,是战国楚爱国诗人屈原忠而见逐、悲愤行吟的处所。而潇湘之水,又是传说中舜二妃溺死为神的所在。舜二妃即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舜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山,二妃追至潇湘,望苍梧而泣,泪洒竹上,竹为之斑。词人站在潇湘汇合之处,遥望远方的洞庭湖,便自然而然地将这两组悲剧人物联系在一起,吟出了“三闾愁接二妃愁”。三闾,即屈原,他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氏,故称。三间之愁,是为国难而愁;二妃之愁,是为亡君而愁。词人此时,当既有故国覆亡之悲,又有故君(南明福王,桂王等均被清人杀害)死难之戚,三闾、二妃之愁兼于一身,如何禁受得了?于是乃有下两句:
“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潇水澄碧,湘水湛蓝,颜色虽不尽相同,但它们既象鸳鸯那样雌雄合为一体,于是便“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而“总作一天秋”了。言外之意,三闾之愁、二妃之愁,统统都是家国之愁,并无截然的区别。妙在不直说破,而藉景物写之,形象地将它化作“一天秋”。秋者,亦愁也。“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吴文英《唐多令》),前人早已言之凿凿了。
清人吴乔《围炉诗话》曰:“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屈大均此词,前三句,境移情也;后二句,情移境也。通首情境妙合,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