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廷纪·清平乐》原文赏析

《项廷纪·清平乐》原文赏析

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这首小令是词人的早期作品。夏日酷热,晚间纳凉,本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有着独特的感受。譬如宋葛天民有“独坐观群动,闲销夏日长”之诗句,唐陆龟蒙则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遗名复避世,销夏还销忧。”而项廷纪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在于不仅细致描绘出夏夜的幽谧,景物的静美,而且朦胧地表达了内心的淡淡哀愁,可谓貌似悠闲,心则内伤,于清宕之中贯穿着凄迷。

上半阕描写夏夜的景色。起句“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突出“清”、“静”二字,奠定全词的基调,垫起下句“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词人静观物动,细细玩味,一阵晚风吹拂过来,堂内烛光的闪动跳跃,墙上竹影的婆娑舞动,蓦然想到一幅写竹的画面。清人郑板桥有《竹》之题画,辞曰: “夏日新篁初发,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画家郑板桥的彼时彼情也正是词人项廷纪的此时此情。然而词人的兴趣不是在竹,而是在荷,他选择了荷塘之畔做为乘凉的设榻处。下半阕首句“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重写纳凉,拍合题面。“桃笙”,即用四川阆中产的桃笙竹做成的竹簟;“熟罗”乃练过的丝罗。词人小醉微睡,被侍人扶至凉爽的竹席上。手摇着轻罗纨扇,观赏夏日荷塘的优雅景致。正当他兴致盎然时,天气突变,结句“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情绪陡然落下。词人看到雨水无情地荡涤着荷塘,黯然心伤,明天的荷塘将是“菡萏香销翠叶残”的败落景象了! ” “秋声”二字,纯属虚写,是词人内心哀怨的婉曲表露。作者怜花,实隐含着自怜,以及对“明朝”不可名状的焦虑和忧惧。结合词人当时的遭遇,年华正茂而进士不第,自然会对荷塘遭雨的景象发出触目伤心的感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