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菩萨蛮》原文赏析

《李晏·菩萨蛮》原文赏析

回文

断肠人去春将半,半将春去人肠断。归客倦花飞,飞花倦客归。小窗寒梦晓,晓梦寒窗小。谁与画愁眉?眉愁画与谁?

古代诗词中,怀人念远的闺怨佳作屡见不鲜,而这首小词却能别具一格。“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李白《代赠远》),作者独辟蹊径,采用回文形式,表达了思妇的复杂心境,循环反复,耐人回味。回文诗相传是苏蕙所创,《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可以说,离别相思是回文诗的传统题材了。

回文诗词的样式很多,本词采用的是双句回复式。首二句,述说多情伤别之状:在明媚的仲春,夫婿离家远行了,那绮丽的春光仿佛也被亲人带走了一半,真是“千断人肠,万断人肠”。“断肠”二字,道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伤感。“人”,前句指行者,即夫婿,后句指居者,即女主人公自己。“将”,前句是助词,表“将要”;后句是动词,携带的意思。这两句哀惋深沉,刻画出少妇惆怅和孤凄的心情。

三四句写别后盼归。时空一变,增强了离恨。“归客倦花飞,飞花倦客归”,别人在花飞的暮春带着困倦的神色都回来了,亲人啊,你走南闯北,想必厌倦了,当此花飞春残之际也该回来了吧?其实从仲春到暮春,最多才分离个把月,如此盼归,并充满期望,夫妇间之情深意笃,溢于言表。“花飞”指暮春,杜甫《曲江》诗:“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与“归客倦花飞”相印证,意趣更加明晰。“客”,前句泛指客居外乡、而今回归的他人,后句特指客游在外、至今未还的自己的夫婿。二句写出了思妇盼归、盼欢聚之希望的迫切,回肠万转,曲折深邃。

下片时空又有转换,场景移入拂晓前后的闺房之中。前两句描绘思妇在夜阑残寒中孤寂凄冷的情状。闺房里惊残孤梦,那是一个多么凄凉的梦呀!睡眼惺忪,又迷迷茫茫地进入梦乡,梦见自己倚寒窗、凝愁思。生活在这冷清而狭小的天地里,受着久离别、长相思的煎熬,这屋子何时才能洋溢着昔日的春意呢!此时,女主人公的全部身心都在寒意的包围之中了。

流年似水,远人不归,离愁愈转愈深。结尾两句连发二问,加倍跌宕,写尽女主人公的孤独感伤:“谁与画愁眉?眉愁画与谁?”《汉书·张敞传》载京兆尹张敞,常给妻子画眉,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眉式样好看。后人多用这一典故形容夫妻恩爱。“谁与画愁眉”,是说夫婿不归,自己愁眉不展,有谁替我画眉呢?下句又进一层。“眉愁画与谁?”相传唐代河中府歌妓崔徽与暂因公务来本地的官员裴敬中相爱,敬中公务结束归去,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并托画家画一幅肖像寄给裴敬中,信中有“且为君死”之句(见元稹《崔徽歌序》)。结句暗用此典,谓我的愁容又画给谁看呢?这两句中的“与”,前句作“替”讲,后句作“给”讲。“眉”,前句实指眉毛,后句借代“仪容”。十字几于一字一泪,真能哀感顽艳。

这首词摹写思妇感情自然真切,不作粉饰雕琢,全靠章法上的移步换形取胜,两句一回环,似重复而并非重复,极尽顿挫、吞吐之能事。所选用之词调,前后片第一、二句押仄声韵,第三、四句押平声韵,凡四换韵,节奏富于变化,也很好地配合了词境的转换和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