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月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引发了无数诗人的诗思。南梁诗人朱超的这首《舟中望月》,就是一首较好的咏月五言诗。
诗的首联紧扣题面“舟中”,准确地告诉了读者,诗人所处的位置、环境——寥廓的大江之上,一叶孤舟之中。本来,江面之阔应是一种十分壮观的景象,倘若再有千帆竞发,就更会令人欢欣鼓舞了。然而,此时江上只有诗人乘坐的一叶孤舟。夜色朦胧之中,小船在空荡荡的江面上漂泊,宦游在外的诗人从舟中四望,所见唯有茫茫一片。其处境之寂寞冷清,心情之孤单凄凉是不难令人想象到的。诗的第二联引出月。此时此刻,唯一能使诗人得到慰藉的,是那高悬于夜空的明月。这月,与诗人昔日在故居楼头所眺望的是同一轮月,是那么令人感到亲切,而且那么通达人情。你瞧,船行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好象有意识地要给寂寞的诗人以安慰似的。身处大江孤舟之上的诗人,此时唯有月亮可以寄托他的情思,因此,诗人的全部注意力也就集中在那诱人的明月上面了。
诗的三、四两联即写诗人的望月所见和所感。三联写所见。诗人的观察是十分细致的:当大风将至的时候,明亮的圆月周围总要绕上一轮大圆环,显得那么壮美;而当云雾飘浮的时候,月亮又象在云中急行似的,它推云排雾,时隐时现,显得那么匆匆,那么神秘莫测。诗人先写了一个静的月亮以显其美,接着又写了一个动的月亮以显其灵。人们都知道,空中圆月虽然是动的,但所动速度极缓极慢,通常情况下肉眼很难一下子看出。只有在空中有云而风吹云动的时候, 由于月亮周围的云彩迅速移动,才会给人们造成月在匆忙前行的错觉。诗人捕捉住这一自然现象,运用拟人的写法,一个“急移轮”,就让月亮似乎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动了起来,这样就赋予了月亮以灵性,使其更加令人神往了。末联,诗人一反通常比喻方式,不以月比扇之圆,而以扇之形喻月,他希望那空中明月永远圆似团扇,正好用来拂去人间的艳歌俗尘。月有阴晴圆缺,即使永远圆似团扇,它也不会去干涉人间事物的,可见,诗人的希望是无法实现的。然而诗人的心愿毕竟是美好的,倘若人间洁净如晴空,文坛和诗坛也不被艳丽的俗尘所浸染,那末诗人也就不会在宦海中碌碌往还,也就不会在吟诗作文时感到孤寂忧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