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曲《马嵬》原文与翻译、赏析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⑤。
如何四纪为天子⑥,不及卢家有莫愁⑦?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马嵬》共二首,此首原列第二。马嵬,在今西安兴平县,唐置驿站。《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玄宗、贵妃等西奔,至马嵬,军变,诛杨国忠,玄宗被迫将贵妃缢死于佛室。②更九州,更有九州。《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③虎旅,此指扈从玄宗的禁卫军。柝,军中器具,晚上用来报更。④鸡人,皇宫中负责报晓的人。《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⑤据陈鸿《长恨歌传》载,玄宗、贵妃曾“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见之日。⑥四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一纪为十二年。⑦莫愁,南朝民歌中经常提到的美女,无名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
〔分析〕
这是一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诗题为“马嵬”,已点世上闻名的“马嵬之变”的题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首联劈空而起,夹叙夹议,精警的语句,饱含着感情色彩。相传杨贵妃死后,玄宗思念不已,曾派方士前去寻觅其魂,方士声称在海外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昔日订情信物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此诗首联高度概括了这类故事传说,意思是说:他生之约,渺茫难信;此生一死,相会无期。其中“徒闻”二字,说明这是道听途说,是空想而非真实,因此就否定了方士的胡说八道,把读者从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中,逐渐引入苦难的人寰尘世。下句“未卜”一词,表明作者对“他生”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由此引申,对唐玄宗的悲切“思念”与杨贵妃的坚订来生婚约,隐含讥讽之意。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中间二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采用倒叙与对比等艺术手法,想像当日马嵬之变的情况。颔联“空闻”句,紧承上联“此生休”而来,强烈地渲染了环境的危险及气氛的紧张,形象地描绘出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出逃时的狼狈之态。为什么一个文治武功赫赫有名的君主,会落得这样的下场?诗人避开正面的回答,而采取了倒叙昔日宫中的“太平”盛况来作艺术对比。唐玄宗原是太平天子,后期荒淫腐败,沉湎酒色,安然高卧,等待鸡人报晓。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唐玄宗平时的骄奢淫逸的太平生活中,早已蕴藏了“虎旅鸣宵柝”的深刻危机。“此日六军同驻马”上承“空闻”句,明写马嵬之变。在这里,诗人并没有注意人声鼎沸的喧闹,更没有着眼于鲜血淋漓的可怕场面。而是避实就虚,只淡淡地画出六军不发的情景,仓皇奔蜀,后有追兵,本该全速前进,却偏又六军“同驻”而不前。这样写,留给读者更多的思索余地,较之对惊天动地的兵乱作直接描叙,更觉含蓄不尽。因为“六军同驻马”以后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应如何评价和吸取教训?这一连串的问题,读者尽可能在广泛的艺术联想中,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故事来加以丰富和发展。接着的“当日七夕笑牵牛”句,是对所以发生“六军同驻马”危机的委婉回答。意思是说,此日生离死别,正是当年荒淫腐败的结果,写昔日情意缠绵的欢爱,正是为了反衬今日国破人亡的悲苦。两联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跳跃很大,马嵬与宫廷、今日之悲与昔日之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结构上,中间两联既是承接,又是转折,它们上承首联之起,下启尾联之结。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以问句作结,有水到渠成、一语破的之妙。唐玄宗一生做了四五十年皇帝,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但到最后,却弄得国破家亡,连一个宠妃也保不住。这个历史教训的确发人深省,但诗人避开了直接议论和正面回答,而是再度采用强烈的艺术对比,让事实来启迪人们的思考。莫愁是古代传说中的洛阳女子,这里借以泛指民间女子。尾联二句的大意是慨叹唐玄宗做了半世皇帝,却不及民间夫妇真情相爱,能白头偕老。这是以下层人民的纯真之情和恩爱生活,来与统治者重色贪欢,导致国难,酿成绵绵长恨作对比。全诗以冷冷一问收结,语极蕴藉,有余味无穷之妙。
在历史上,歌咏马嵬之变的诗篇很多。但多对唐玄宗持同情态度,而把祸国罪责推卸给杨贵妃。就是诗圣杜甫,也难免持传统偏见,如《北征》写马嵬之变一段。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则在批判的同时,又对李杨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与前人相比,就可看出李商隐独具只眼,认为唐玄宗应负国破人亡的主要罪责,从而作出了不同前人的评价。这样的艺术构思,新颖而不落俗套,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在总结历史教训中,寓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全诗对比鲜明,用笔委婉,极耐咀嚼,韵味无穷。语言也极富于表现力。尤其是诗中虚词的运用,很是微妙。“徒闻”、“未卜”、“空闻”、“无复”等,暗持讥讽批判,意随笔到,感情尽出。
〔评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诗眼》云: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颂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何焯《义门读书记》:“纵横宽展,亦复讽叹有味。对仗变化生动,起联才如江海,……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
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人七律》:“‘六军’、‘七夕’,‘驻马’、‘牵牛’,信手拈来,颠到成文,有头头是道之妙。”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起句破空而来,最是妙境,况承上首(指《马嵬》二首其一),已点明矣,古人违章之法也。次联写事甚警。三联排宕。结句人多讥其浅近轻薄,不知却报沉痛。唐人习气不嫌纤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