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赋《河水·龙门》原文与翻译、赏析
[北魏]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②,西四十里有风山③,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④。《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⑤。”《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⑥,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⑦。”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⑧。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⑨,夹岸崇深,倾岸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人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⑩,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11),鼓若山腾,濬波颓叠(12),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13),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注释〕
①本篇选自《水经注》。龙门,山名。今山西河津西北,陕西韩城东北,跨黄河两岸。②北屈县故城,今山西乡宁东北。③风山,今山西乡宁北。④孟门山,今山西乡宁北,陕西宜川东北,龙门山之北,绵亘于黄河两岸。⑤黄垩(e厄),黄沙土。涅石,矾石。⑥吕梁,山名。主峰在今山西离石东,西南与龙门山相接。⑦隥(deng瞪),斜坡。⑧孟门津,今陕西宜川东南,与孟门山参差相接,即河中石檀山。⑨漱广,河道被水冲激而非常宽阔。⑩素气,白色水气。(11)浑,深大。赑(bi币),猛壮。(12)濬,同“浚”,深。濬波,大的波浪。(13)慎子,即慎到。战国时思想家,著有《慎子》,其中有“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不及”句。
〔分析〕
人们常用“鲤鱼跳龙门”来比喻某人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功,或者讽劝某人不要想入非非。这就给龙门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那末,龙门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何如此难跳?郦道元的《河水·龙门》篇给我们细致地描绘了它的景象。
文章一开始,作者因水记山,因山记事。虽然没有写龙门有多少丈高,水有多少流量,但其险峻壮阔的样子已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具体的印象。文章引《淮南子》“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的描写,暗示孟门之高,高到非“丘陵”、“高阜”能比,因为从它上面流溢来的水能没丘陵、灭高阜,寓意形象,行文简洁,收到了比直接告诉读者几个具体数字好得多的艺术效果。接着作者概括一句:孟门“实为河之巨厄”,用来收结地形部分,言简意赅,留给读者丰富的想像余地。
第二段作者用“巨石临危,若坠复倚”来描绘龙门峡开凿后的地形。两边陡峭如山削,中间一线如穿针,自然而然地引出那水流的湍急之势。“水非石凿,而能入石”,正是在这样的地势中“水流交冲”的原因,为下文作了铺垫。
对龙门水势的描写,是全文的精彩部分。前人把这段描写称之为“惊心动魄”。其文亦如龙门之水,一泻千里,真切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中“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等句,排偶整齐,比喻、夸张并用,创造了一种势不可挡的雄浑景象。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神。在用词上,“崩浪”、“悬流”、“浑洪”等变化使用,也给人以新鲜感,“万寻”、“千丈”、“赑怒”、“山腾”等又给人以非此莫属的个性。前人评说,在《水经注》中,黄河沿线诸峡谷中描写得最为生动细致的,就是《龙门》一节。正由于此,龙门才成了家喻户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