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曲《归园田居》原文与翻译、赏析

诗词·散曲《归园田居》原文与翻译、赏析

[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人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共五首,本篇列第一。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性情。②尘网,尘世的罗网,此指官场。③守拙,这是自谦之辞,指自己宁愿抱守愚拙的本性。④方宅,宅旁。方,旁。⑤暧暧,昏暗的样子。⑥墟里,村落。⑦尘杂,世俗琐事。⑧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余闲,闲暇。⑨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此指仕宦。



〔分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十一月,陶渊明由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去了彭泽令而回到家乡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隐居,此诗即作于第二年。

“少无适俗韵”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爱好自然,卑弃仕宦的天性。诗人以为自小就没有随俗流转的性格,向往与大自然的亲近,然而,像一只误入歧途的飞鸟,竟投入世俗的罗网之中,蹉跎了许多美好的光阴。这里的“误入尘网”云云显然是指出仕为宦。因陶渊明自二十九岁起作江州祭酒,到四十二岁写此诗时正好是十三年,所以有人以为这里的“三十年”应为“十三年”,正符合了他出仕的经历。这四句以议论起调,气势浩迈,一正一反,开阖跌宕,而纯任自然,从肺腑中来。

“羁鸟”二句用了比兴的手法作一顿挫,使前四句中喷薄而出的感情激流得以舒缓。以自然之物兴起思乡之情在陶渊明以前就屡屡出现,如古诗“胡马嘶北风,越鸟巢南枝”,张协《杂诗》“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陆机“孤兽思故薮,羁鸟悲故林”等,然陶诗变化自然,极为熨贴。鸟恋旧林,鱼思故渊,都象征着诗人自己对故乡的眷恋,而且通过鸟和鱼的具体形象,就极自然地将首四句的议论过渡到自己的隐退上去,遂引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两句,紧扣题旨。“守拙”与首句相绾合,惟其无“适俗韵”,方能“守拙”。前八句已把诗人弃官归田的缘由说得淋漓尽致。

“方宅十余亩”以下写自己归园后居处的环境。诗人用了极为平易朴素的句子来刻划田居生活的平和恬淡。八九间草屋,周围十余亩田地,便是诗人生活的全部天地。榆树和柳树的浓荫遮住了他的屋檐。桃树和李树成行地罗列在堂前屋后,好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在这种平凡而充满生气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主人爱好自然的本性和乡间生活的宁静安谧。“暧暧远人村”以下便从自己的田园居所写到了周围更远的景物。那远处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是其他的村落,那轻柔袅娜、冉冉升起的是村落里的炊烟。深深的巷子里传来狗的吠声,高高的桑树顶上鸡在啼叫,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似乎有一种太古淳朴的意味。“鸡鸣”两句虽是化用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但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村居的宁静平和气氛,正有《老子》中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境。这四句中前两句是远景,写目之所见;后两句是近景,写耳之所闻,然都逼真地描述了隐居生活的真实感受,故清人杨雍建《诗镜》中说:“‘暧暧’四语极村朴,是田家野老景色。”这看来只是对环境的客观描写,其实正表现了诗人澹泊无为、寄情田园的心境,是他“性本爱丘山”的具体反映,所以从景物又回到自身。诗人的门庭中再没有俗事尘务的纠缠,在虚静的内室里有充分的闲暇可以自由支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虽也还是写环境,然抒情和象征的成分都加重了,那排除俗情琐事的门庭,那空旷虚静的房屋,岂不是诗人超然脱俗、寂静无为内心的象征?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收束全篇,再次点明诗旨。诗人犹如长期受到束缚的笼中之鸟,一旦冲破樊笼,重新回到大自然之中,其欢欣雀跃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返自然”三字即是全诗的核心,与前文中的“性本爱丘山”及“守拙归园田”等前后呼应。明代的黄文焕说:“‘返自然’三字,是归园田大本领,诸首之总纲。”(《陶诗析义》卷二)清代诗人查慎行也说:“‘返自然’三字,道尽归田之乐,可知尘网牵率,俱违本性矣。”(《初白庵诗评》)都道出了陶渊明写这组诗的用意在于歌颂返回自然的怀抱与摆脱尘世的羁绊。这正体现了陶渊明洁身自好,不愿在污秽的官场中同流合污的清标亮节。因而,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一种失意文人无可奈何的自我消沉,而是一种对黑暗现实的蔑视与反叛,本诗中对澹泊无为、逃归自然的向往,正是与对“适俗”、“尘网”、“樊笼”的厌恶和诋諆联系在一起的。犹如法国启蒙时代的卢梭、伏尔泰对自然的赞美正是对中世纪黑暗的叛逆一样,陶渊明对重返自然的歌唱,也体现了他与现实抗争的心声。

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可以说是整组诗(共五首)的一篇总序,以议论出之,跌宕飞动,而结到“归园田”之上;“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换笔另收,与起首一段呼应。全诗以质朴真淳的语言写出,而音节铿锵,元气淋漓,得自然之美。

本诗之所以成为陶诗中的名篇,还在于它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这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契合,全诗虽然章法厘然,多用偶句,然犹如大匠运斤,不见丝毫斧凿之痕,纯为一片天机,平淡中而有韵味,苏轼所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此篇足以当之无愧。

〔评说〕

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尝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李光地《榕村诗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直用汉乐府句,意退之推鲍、谢而遗陶者,此等处也。然意之所至,岂必词自己出乎?不本于性情之教,但不以沿袭剽盗为工,非至论之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