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苏武传》鉴赏

古文·苏武传

班固



武,字子卿(1)。少以父任(2),兄弟并为郎(3),稍迁至栘中厩监(4)。时汉连伐胡(5),数通使相窥观(6)。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7),前后十余辈(8)。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9)

天汉元年(10),且鞮侯单于初立(11),恐汉袭之(12),乃曰(13):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14)。”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1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16),因厚赂单于(17),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18),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0),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1)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2)。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23)。及卫律所将降者(2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25)。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26),私候胜(27) ,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28)。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29)。”张胜许之(30),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3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2),其一人夜亡(33),告之(34)。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5)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36)。张胜闻之,恐前语发(37),以状语武(38)。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39)。见犯,乃死(40),重负国(4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42)。单于怒,召诸贵人议(43),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4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45)?宜皆降之(46)。”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47)。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48),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49)。凿地为坎(50),置煴火(51),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52)。武气绝,半日复息(53)。惠等哭,舆归营(5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55)

武益愈(56)。单于使使晓武(57),会论虞常(58),欲因此时降武(59)。剑斩虞常已(60),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61),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62)。”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63)。”武曰: “本无谋(64),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65),武不动。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66),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67),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 “女为人臣子(6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6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70),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71),屠为九郡(72); 宛王杀汉使者(73),头县北阙(74); 朝鲜杀汉使者(75),即时诛灭(76) 。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77),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78),白单于(79)。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80),绝不饮食(81)。天雨雪(82),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83),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84) ,使牧羝(85),羝乳乃得归(86)。别其官属常惠等(87),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 廪食不至(88),掘野鼠去��实而食之(89)。杖汉节牧羊(90),卧起操持(91),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92)。武能网纺缴(93),檠弓弩(94),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95)。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96),武复穷厄(97)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98)。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99)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100),故使陵来说足下(101),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102),信义安所见乎(103) ? 前长君为奉车(104),从至雍稢阳宫(105),扶辇下除(106),触柱折辕(107),劾大不敬(108),伏剑自刎(109),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110),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111),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112),诏使孺卿逐捕不得(113),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114),陵送葬至阳陵(115)。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116) 。独有女弟二人(117),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118),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119),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120)。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121),法令亡常(12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23),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124)?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125),位列将(126),爵通侯(127),兄弟亲近(128),常愿肝脑涂地(129)。今得杀身自效(130),虽蒙斧钺汤镬(131),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132),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133)。”武曰:“自分已死久矣(134)。王必欲降武(135),请毕今日之驩(136),效死于前(137)。”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138):“嗟乎! 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139)。”因泣下霑衿(140),与武决去(141)。陵恶自赐武(142),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 “区脱捕得云中生口(143),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144)。”武闻之,南乡号哭(145),欧血(146)。旦夕临(147),数月。

昭帝即位(148),数年,匈奴与汉和亲(149),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150)。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151),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152)。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153),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154)。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155): “武等实在(156)。”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157),丹青所画(158),何以过子卿! 陵虽驽怯(159),令汉且贳陵罪(160),全其老母(161),使得奋大辱之积志(162),庶几(163)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164)。收族陵家(165),为世大戮(166) ,陵尚复何顾乎(167) ? 已矣! 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168)! ”陵起舞,歌曰: “径万里兮度沙幕(169),为君将兮奋匈奴(170)。路穷绝兮矢刃摧(171),士众灭兮名已隤(172)。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173),前以降及物故(174),凡随武还者九人(175)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76)。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177)。拜为典属国(178),秩中二千石(179),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180),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181)。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182)。武子男元与安有谋(183),坐死(184)。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185),数疏光过失予燕王(186),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187),为搜粟都尉(188),光颛权自恣(189)。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190)。武素与桀、弘羊有旧(191),数为燕王所讼(192),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193)。霍光寝其奏(194),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195),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96)。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197),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198)。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199),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200)。以武著节老臣(201),令朝朔望(202),号称祭酒(203) 。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204),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205),问左右: “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206): “前发匈奴时(207),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208)。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209)。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210)

甘露三年(211),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212),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213),法其形貌(214),署其官爵姓名(215)。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頟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216),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217)。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218)

赞曰(219): ……孔子称: 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220)。使于四方,不辱君命(221)。苏武有之矣。

〔注释〕(1)武字子卿: 武即建之子。因本篇是从《李广苏建传》中节选来的,故未书姓。(2)以父任: 苏武的父亲苏建曾为代郡太守,以功封平陵侯。汉制,官俸二千石以上者,得任其子为郎,所以苏武得享受这种待遇。以: 因。(3)兄弟: 指苏武的哥哥苏嘉和弟弟苏贤。郎: 官名,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之分,职掌守卫宫廷和随从车驾等。(4)稍: 渐渐。迁: 这里指升官。栘(yi)中厩(jiu):汉宫中栘园内的马厩名。栘:汉宫中栽植栘树(唐棣)的园名。厩: 养马的地方。监: 这里是管理马厩的官。(5)伐: 讨伐。胡: 此处指匈奴。(6)通使:互派使者。窥观: 探看。(7)留: 扣留。(8)十余辈: 十几批。(9)相当: 相抵。(10)天汉元年: 公元前100年。天汉: 汉武帝年号。(11)且(ju)鞮(di)侯单于: 匈奴乌维单于的兄弟,天汉元年立为单于。且鞮侯是这位单于嗣位以前的封号。单于:匈奴君主的称号。(12)袭:掩袭,军事上乘人不备而进攻。(13)乃: 原亦作“迺”,以下同。(14)丈人行:长辈。丈人:对男子长辈的尊称。行:辈。(15)嘉: 赞许。(16)中郎将:官名,地位次于将军。节: 使臣所持的一种信物,也称“旄节”,以竹为杆,上缀旄牛尾三重,(17)厚赂(lu): 赠予丰富的财物。赂: 赠送财物。(18)副: 副使。假吏:临时兼充的属吏。这里指临时充任使臣的随员。(19)募士斥候:招募士卒和在途中做斥候的人。斥候: 侦察兵。(20)置:预备。币: 财物,玉、马、皮、帛等,古皆称币。遗(wei): 赠送。(21)会: 适逢。缑(gou)王: 匈奴的一个亲王。长水: 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北,汉置长水校尉。(22)昆(hun )邪(ye)王: 匈奴的一个亲王,于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降汉。(23)浞(zhuo)野侯:名赵破奴,太原人。太初二年(前103),他曾率二万骑击匈奴,兵败而降,全军沦没。(24)卫律: 本是长水胡人,长于汉。曾由李延年推荐,出使匈奴。律自匈奴还时,正值延年因罪被捕,律恐受牵连,遂逃往匈奴,匈奴封他为丁零王。将: 带领。(25)阏(yan)氏(zhi): 匈奴王后的称号。(26)素: 向来。相知: 相熟识,有交往。(27)私候: 私自拜访。(28)伏弩(nu):暗中藏着弩弓。弩: 用机栝发箭的弓。(29)幸: 希望。蒙:受到。其: 代指汉朝。(30)许: 允许,答应。(31)独:只有。(32)发: 指起事。(33)夜亡: 夜间逃出去。(34)之:代匈奴方面。(35)生得: 活捉。这里是“被活捉”的意思。(36)治:惩处。这里是审理的意思。(37)前语: 指前些时候虞常和张胜私下所说的那些话。发: 泄露。(38)以:拿,把。状:指事情的经过。语:告诉。(39)必: 一定。及: 到。这里指牵连。(40)见犯: 被侵犯,被侮辱。乃: 才。(41)重: 更加。负国: 有负于国家。(42)果:果然。引: 牵引。(43)贵人: 贵族。(44)伊秩訾(zi ): 匈奴的王号,有左、右之分。(45)即: 假使。加: 加重(处罚)。(46)降之:使他们投降。(47)受辞: 受审。辞: 供辞。(48)屈节辱命: 屈自己的节操,辱国家的使命。(49)驰召毉: 驰马去找医生。毉: 古“医”字。(50)坎: 坑。(51)煴(yun)火: 初燃未旺有烟无焰的火。(52)蹈:同“搯”,轻敲。(53)息: 呼吸。(54)舆: 抬。营: 汉使营帐。(55)收系:逮捕监禁。(56)益愈: 更好些了。(57)使使: 派使者。晓:通知。(58)会:共同。论: 定罪。(59)因: 趁。降武: 使苏武投降。(60)已:完毕。(61)近臣: 亲近的大臣。这是卫律自指。(62)募: 招募。赦罪:免罪。(63)相坐: 相连坐,连带治罪。(64)本无谋: 本来没有参加谋划。(65)拟:做(砍人的)样子。(66)弥: 满。(67)膏草野:给草野作肥料。(68)女:同 “汝”。(69)畔: 通“叛”。(70)斗两主:意谓挑拨汉天子与匈奴单于的关系,使他们互相争斗。(71)南越杀汉使者: 武帝元鼎五年(前112 ),南越王相吕嘉杀死南越王、王后及汉使者,叛汉。武帝遣将讨伐,吕嘉败死,以其地设置南海、苍梧等九郡(见《史记·南越列传》)。(72)屠: 平定。(73)宛王杀汉使者: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汉遣使往大宛求良马,大宛不与,并攻杀汉使。太初四年汉攻大宛,大宛国王为其国中贵人所杀(见《史记·大宛列传》)。(74)县:同 “悬”。北阙: 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侯朝见或上书之处。(75)朝鲜杀汉使者: 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派遣涉何出使朝鲜,涉何暗害了伴送他的朝鲜人,谎报为杀了朝鲜武将,因而被封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袭杀涉何,于是汉遣蒋攻朝鲜。朝鲜相杀王右渠降汉(见《史记·朝鲜列传》)。(76)即 时: 即刻,立刻。(77)若: 你。明:明白。(78)胁:逼迫; 威胁。(79)白:告诉。(80)幽:囚,禁闭。窖(jiao):收藏物品的地室。(81)绝不饮(yin)食(si):不给水喝,不给饭吃。(82)雨(yu)雪:下雪。雨:用作动词。(83)啮(nie): 咬,嚼。旃: 同 “毡”。咽: 吞。(84)北海: 即今贝加尔湖。当时为匈奴北界。(85)羝(di): 公羊。(86)乳:生育。(87)别:分开,隔离。(88)廪食:官给的粮食,这里是说匈奴政府的粮食。(89)去: 同 “弆” (ju), 储藏。 ��: 本音che, 《汉书》借用作“艸(草)”字。草实: 野生果实。(90)杖:作动词用,拄着。(91)操持:拿。(92)於(wu)靬(jian)王: 且鞮侯单于之弟。弋(yi)射: 用绳系在箭上射,指打猎。(93)网: 上面应有“结”字(据王念孙说)。缴(zhuo ): 系在箭上的丝绳。(94)檠(qing): 校正弓弩的工具,此作动词用,指矫正弓弩。(95)服匿: 一种口小腹大、底平的容器,以盛酒酪,类似今天的坛子。穹庐: 圆顶的毡帐。(96)丁令: 也称丁灵,部落名,匈奴的一种。(97)厄: 困穷。(98)李陵: 汉名将李广之孙,字少卿。武帝时曾为侍中,后任骑都尉,于天汉二年(前99)率步兵五千,与匈奴主力作战,力竭而降。侍中: 掌管皇帝乘舆服物的官。(99)求: 访问。(100)素厚: 向来交情很深。(101)说(shui):劝说。足下: 此指苏武。(102)亡人: 即无人。(103)安所见:表现在哪里,即有谁看得见。(104)长君: 称别人的长兄,这里指苏嘉。奉车: 即奉车都尉,掌管皇帝车辇的官,皇帝出行,例须随侍。(105)雍: 地名,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棫(yu)阳宫: 在雍之东北。(106)辇(nian ):人推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除: 殿阶。(107)辕(yuan):车前部用来驾牲口的直木或曲木。(108)劾(he): 弹劾,揭发罪状。大不敬: 罪名,为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之一。(109)伏剑: 用剑自杀。刎(wen): 割颈。(110)孺卿: 苏武弟贤,字孺卿。祠: 祭祀。河东: 郡名,在今山西省南部黄河以东地区。后土: 地神。(111)宦骑(ji): 骑马侍卫皇帝的宦官。黄门: 宫禁的门。驸马:即副马,本指皇帝副车之马,转为掌管副马的官名。黄门驸马: 是皇帝的一种侍从人员。(112)亡: 逃走。(113)逐捕: 追捕。(114)太夫人: 对他人母亲的尊称。此指苏武的母亲。不幸: 死的代称。(115)阳陵: 汉时阳陵县,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汉景帝陵墓所在地。(116)更嫁: 改嫁。(117)女弟: 妹妹。(118)如朝露: 象早晨的露水一样(很快就干掉),形容人生短促。(119)忽忽: 失意的样子。(120)系: 收押,囚禁。保宫:狱名,囚禁大臣及其眷属处。初名居室,太初元年改名为保宫。(121)春秋高: 年老。春秋: 指年龄。(122)亡常: 没有定规。(123)夷灭:诛杀,灭族。(124)谁为: 即为谁。“谁”是“为”的宾语,前置。(125)成就: 这里有“培养”、“提拔”的意思。(126)列将:指苏武父子曾任右将军、中郎将等。(127)通侯: 即彻侯。武父苏建曾封平陵侯。(128)亲近: 指皇帝亲近之臣。(129)肝脑涂地:意思是牺牲性命。(130)效: 尽,致。这里是说效忠。(131)蒙:受到。斧钺: 古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汤镬(huo): 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滚汤中煮死。镬:无足大鼎。(132)犹: 如。(133)壹: 决定之辞,作“一定”讲。(134)自分(fen ): 自己料定。(135)王: 指单于,一说,指李陵,因李陵被匈奴封为右校王(见《资治通鉴》胡三省注)。(136)驩: 同“欢”。(137)效死: 死在你的面前。效: 致。(138)喟(kui)然: 叹息的样子。(139)上通于天: 意思是罪行严重,达到顶点。通: 达。(140)霑:同 “沾” ,湿。衿: 同 “襟”。(141)决: 辞别。(142)恶(wu): 羞恶,不好意思。赐: 赠与。(143)区(ou)脱: 亦作“瓯脱”,指边界部落。云中: 郡名,辖地约当今山西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南一带。生口: 活人,指被俘虏的汉人。(144)这里指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死。(145)南乡: 向南。乡: 同 “向”。(146)欧 (ou): 同“呕”。(147)旦夕: 早晚。临(lin): 哭奠。(148)昭帝: 名弗陵,武帝子。公元前87年继位。(149)和亲: 本指两个民族之间通过联姻,缔结友好关系,这里指和好。(150)诡言: 诈言。(151)守者:指看守常惠的人。俱: 偕,同。(152)具: 完备。这里是详尽的意思。陈道: 陈述。(153)上林: 即上林苑。见前《上林赋》注。(154)让: 责问。(155)谢: 道歉。(156)在: 存在,活着。(157)竹帛: 竹简和白绢,古时供书写之用,此指史册。 (158)丹青: 丹砂和青雘, 都是绘画用的颜料,此指图画。(159)驽(nu)怯: 无能胆小。驽:才能低下的马。(160)贳(shi): 宽赦。(161)全: 保全。(162)奋: 施展。大辱:指兵败投降匈奴事。积志: 积蓄已久的志愿。(163)庶几: 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曹柯之盟: 曹指春秋时鲁人曹沫。柯是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曹沫与齐交战,三战皆败,鲁国献汶阳之地以求和。齐桓公乃与鲁庄公在柯邑会盟。曹沫执匕首劫持齐桓公,迫使桓公归还了鲁地(见《史记·刺客列传》)。(164)宿昔:亦作“夙昔”,以前、往日。一说,同 “夙夕”,等于说早晚。(165)收族: 系捕灭族。(166)戮: 惩罚。这里指耻辱。(167)顾: 留恋。(168)长绝: 永远隔绝。(169)径: 经过。沙幕: 同 “沙漠”。(170)君: 指汉武帝。奋:指奋力与匈奴作战。(171)路穷绝: 指被围困在狭谷中。摧:毁折。(172)士众: 指士兵。隤: 同 “颓”,坠,败坏。(173)会: 召集。官属: 指苏武的随行人员。(174)以: 同 “已”。物故: 死亡。(175)凡: 共计。(176)始元六年: 公元前81年。始元: 汉昭帝年号。(177)奉: 呈。太牢: 以牛、羊、猪三牲作祭品。谒: 这里指祭告。园庙: 陵墓处的祠庙。(178)拜: 授官。典属国: 官名,掌管臣属于汉朝的外族事务。(179)秩: 俸禄的等级。中二千石: 汉代俸禄以粮食多少为等级。二千石又分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三等。中二千石,月俸为一百八十斛。(180)中郎: 官名,掌宿卫侍值,属郎中令。(181)复:免除徭役。(182)上官桀: 武帝末年封安阳侯,与霍光同辅昭帝。其子上官安,娶霍光女,生女,为昭帝皇后,安被封桑乐侯。桀父子滥行封赏,欲废昭帝,杀霍光,立燕王,事败,宗族尽灭。桑弘羊: 善理财,为治粟都尉,掌管全国盐铁,后与上官桀谋反被诛。燕王: 名旦,武帝第三子,昭帝之兄。盖主:武帝长女,昭帝长姐,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王信)故又称盖主。谋反事败,她与燕王俱自杀。(183)子男: 儿子。与安有谋: 武子苏元与上官安同谋。(184)坐死: 获罪被处死。坐: 获罪。(185)霍光: 平阳人,字子孟。受武帝遗诏,辅昭帝。昭帝死后,霍光等立昌邑王贺为帝。后又废之,改立宣帝。一切政事,都由霍光决定。(186)疏: 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即条陈。(187)大将军长史: 指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杨敞。(188)搜粟都尉: 官名,掌管收纳军粮等。(189)颛: 同“专”。恣: 放肆。(190)穷治: 彻底处理。党与:同谋的人。(191)有旧: 有旧交情。(192)讼: 申诉。这里指燕王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替他向皇帝申诉。(193)廷尉: 主管刑狱的官。(194)寑: 搁置。(195)故二千石: 即前二千石。与(yu): 参预。宣帝: 武帝曾孙刘洵。(196)食邑: 又称采邑,采地。食其封邑的租税,所以称为食邑。(197)张安世: 张汤子,昭帝时封富平侯,宣帝时拜大司马。明习: 熟习。故事: 指典章制度。(198)先帝: 指昭帝。以为遗言: 指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熟悉朝章典故和出使不辱君命这两点长处。(199)待诏: 指听候宣召。宦者署: 宦者令的衙门。因靠近皇宫,故在此待诏。(200)右曹: 尚书令下面的官,汉时作为加官的空衔。(201)著节:节操显著。(202)朝朔望: 只逢每月初一、十五入朝,以示优宠。(203 )祭酒: 古代宴会和祭祀时,先推年高有德的人举酒为祭。后来凡对年高有德的人,就往往称之为 “祭酒”。这里是汉朝对苏武所加的尊称。(204)平恩侯: 宣帝许皇后之父许广汉的封号。平昌侯: 宣帝的舅舅王无故的封号。乐昌侯: 王无故的弟弟王武的封号。韩增、魏相、丙吉:都是宣帝初年的功臣。(205)闵:即“悯”,怜悯。(206)因:依靠。这里是“通过”的意思。(207)发: 出发,启程。(208)声问: 音信。(209)武弟子: 苏贤的儿子。(210)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神爵: 宣帝年号。(211)甘露三年: 公元前51年。甘露: 宣帝年号。(212)股肱:大腿和上肢肩肘之间的部分,比喻左右辅佐之臣。(213)图画: 作动词用。麒麟阁:在未央宫中。(214)法: 取法,依照。(215)署: 写明。(216)明:明白地。著: 说明。中兴: 当时认为昌邑王败坏了汉室基业,故以宣帝比周宣王之中兴。(217)方叔、召虎、仲山甫: 都是周宣王的名臣,辅助周宣王中兴。(218)选: 选择。这里有严于挑选的意思。(219)赞: 略同于评论。在“赞”中,既可赞美,亦可批判。在本篇的“赞”中,尚有对李广、李陵的论述,以其与苏武无关,今删去。(220)志士仁人: 语见《论语·卫灵公》,原文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21)这两句见《论语·子路》。

〔鉴赏〕自从班固的《汉书》问世以后,苏武的英名就反复出现在历代的词、散文、辞赋、戏曲、小说之中。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李广传》基本上照录《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传》只有短短几行,而《苏武传》则是班固倾全力为之的。在《汉书》中,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

全文共有十八个小节,外加一个赞语。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两小节,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二部分共十二小节,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第三部分共四小节,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赞语主要表彰苏武的崇高品质。

苏武的出使,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匈奴方面先作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谋反者的首领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下支持他们的行动。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背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虞常曾对张胜说: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可见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爱国。缑王原是归附汉朝的匈奴贵族,他重新陷没匈奴中是因为汉武帝派他随浞野侯赵破奴去接应左大都尉。左大都尉是匈奴贵人,他企图刺杀单于降汉。单于及时粉碎了这一阴谋,并发兵俘获了赵破奴的军队。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缑王的思想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仍然重复上一次的冒险行动,结果兵败被杀,虞常被生擒。事态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汉朝的使臣。苏武遇到了一道事先没有想到的难题,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苏武在解决这道难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他的光辉形象。

首先,通过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苏武是将门之子,禀性刚烈,视死如归。他知道,自己是汉朝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所以当他听到张胜报告以后,立即说: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重负国”三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 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这是严于责己之意。对于私自种下祸胎的张胜来说,苏武的话中还包含着什么意思,心里不会不清楚,但他却象常惠一样来劝阻苏武自杀。苏武明白,这场乱子必须由他单独来收拾了,因此只好暂时不死。暂时不死,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说明他在“死”的问题上还要权衡,究竟如何“死”才能对国家有利。在卫律开庭审讯的场合,苏武对常惠说: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白自己没有参与匈奴的谋反事件,而且也不赞成有人这样做; 二是表明汉廷没有指使他们这样做; 三是教育副使张胜不要贪生怕死。在说过这番话以后再引刀自刺,情况就不同了。他自杀的行动,大大增强了说话的分量。不仅足以为国雪耻,扭转外交上的被动局面,而且还赢得了敌国的尊敬。这从后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可以看出。他把本来可能会导致国与国之间发生误解与争端的危机大大缩小了。匈奴单独“收系张胜”一事,说明匈奴方面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其次,通过两次劝降,突出了苏武不受威胁利诱,对国家、民族忠贞无二的崇高气节。按理说,汉朝方面既然没有指使苏武等人参与匈奴国中的谋反事件,预知此事的仅是副使张胜一人,这纯粹属于他个人的错误行为,匈奴方面应该单独留下张胜治罪,而把苏武等人遣送回国才是。遗憾的是匈奴违背了两国通好的宗旨,粗暴地把苏武等人一概扣留,而且要强迫他们投降,企图以此来羞辱汉朝。这时,理屈的已经不是在苏武方面,而是在匈奴方面。苏武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 坚持民族气节,拒绝投降,就能为国争光;丧失民族气节,接受投降,必然给祖国丢脸。苏武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为了让匈奴知道汉使的骨头有多硬,他不再考虑死,而是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匈奴对苏武的劝降使尽了解数。第一次让卫律出面。卫律使用的方法比较拙劣。一是威吓。先将虞常斩首,造成恐怖气氛,然后胁迫张胜投降,最后硬说副使有罪,正使应该连坐,遭到苏武驳斥后,“复举剑拟之”。想把苏武一举吓软,但苏武不为所动,威吓的伎俩遂告破产。二是利诱。卫律恬不知耻地炫耀自己投降匈奴后封王赐爵、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的所谓“富贵”,并说“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苏武则不屑一顾,置之不理。利诱的一招也随之失灵。三是逼迫。卫律见苏武不应,以为被说动了心,便进而逼迫说: “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苏武对此人头畜鸣的叛国者的丑恶表演实在无法保持沉默,终于狠狠地骂了他一通。卫律黔驴技穷,终于认输。第二次由李陵出面。李陵使用的方法比较高明。他是以老朋友叙旧的方式进行的,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他的谈话内容,要点有三。一是极力挑拨苏武与汉武帝之间的感情,诉说苏武的兄长苏嘉和弟弟苏贤被汉武帝逼死的经过,又说汉武帝“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即使活着回去,也“安危不可知”。言外之意是说,汉武帝对不起苏家,又年老昏庸,不值得效忠。二是把苏武母亲去世、妻子改嫁的消息告诉他,又诡称苏武在汉朝的两女一男“存亡不可知” (事实上苏武的男孩当时未亡),断绝他对妻儿家室的想念之情。三是宣扬叛徒哲学: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其时苏武久处绝域,对来自国内的消息当然是喜欢听的。李陵向他介绍国内情形和家庭状况,正好迎合了苏武的心理,加上言词娓娓动听,感情色彩很浓,因此极易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苏武仍不为所动。他除了针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作了必要的义正辞严的答复之外,其余一概不理。当李陵再要饶舌的时候,苏武立即以死相拒,并称李陵为“王” (李陵当时封右校王),一下子揭去了朋友间叙旧谈心的幌子,终于使李陵羞愧交加,无法再谈。第三,通过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了苏武坚韧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苏武在匈奴的十九年,从生活方面说,可谓艰苦备尝。幽闭大窖时期,断绝饮食数天,苏武啮雪吞旃,顽强地活下来了。迁至北海时期,断绝粮食供应,苏武掘鼠挖草,又顽强地活下来了。从精神方面说,可谓受尽折磨。先是单独监禁,后又单身流放到无人之地,这已经是够残酷的了,何况又被判处终身流放:“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但苏武仍然顽强地活下来了。从遭遇方面说,可谓步步坎坷。好不容易地受到於靬王的赏识,过了三年温饱的日子,而於靬王又偏偏短命而亡,卫律又指使人把苏武的牛羊抢劫一空。尽管如此,苏武仍然顽强地活下来了。作者特意点出苏武在最困难的时候始终“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这就告诉读者,强烈的爱国心是苏武借以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坚强个性、民族气节、爱国意志三个方面是构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作者在刻画这些特征时颇费艺术匠心。

首先是剪裁得法。范晔称赞班固“文赡而事详”,“详而有体”(《后汉书·班固传论》),很为中肯。本文详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经历而略叙回国以后的事迹,这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对这十九年的生活也没有采用编年纪的方式来描写,而是详写匈奴方面劝降、逼降和苏武的拒降。至于苏武在匈奴娶胡妇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略提一笔。这同样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略写的第三部分,作者也不是一味简略,对于苏武身后得以画图麒麟阁的荣宠就写得很详细。由此可见,本文不仅做到了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而且详中有略,略中有详,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精思。

其次是对比鲜明。本文安排的对比主要有这样几处:一是与张胜对比。作者写张胜的见利忘义、丧失骨气,衬托了苏武的深明大义和富于骨气; 写张胜的遇事束手无策,对国家不负责任,衬托了苏武的临事不惧、对国家高度负责。二是与卫律对比。作者暴露了卫律卖国求荣的可鄙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加突出了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三是与李陵对比。李陵善于伪装。他装出满肚子委曲的样子,极力埋怨汉武帝对待臣下太刻薄。宋代吕祖谦曾经指出: “当陵之海上说苏武,陵母固未诛也,而激切捭阖,指斥汉失,若必欲降武者,则此言岂可尽信哉! ”(《汉书评林》引)尽管李陵后来又装出关心苏武生活的样子,赐以牛羊,但苏武确实没有相信他的话。李陵斤斤计较于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而苏武则置一家一己的恩怨于不顾,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两种思想,两种胸怀,有如天渊之别。李陵越说得委婉动听,就越显得渺小可鄙;苏武越沉默寡言,就越显得可敬可佩。事情发展到后来,连李陵自己前后的言行也构成了对比。开始时甘于充当一名无耻的说客,经与苏武多次交谈,方始认识到人间还有“羞耻”二字,不得不自讼道: “嗟乎! 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这是第一层对比。动员苏武投降时说得头头是道,及至看到苏武回国时又哭得哀哀欲绝。这是第二层对比。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对于变节者来说,只配忍辱偷生,悄悄地苟延残喘,但他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必须身不由己地去充当说客。结果是扮演了一个可怜虫的角色。当苏武的英名彪炳青史之时,正是他的叛国者的灵魂被公诸于世之日。在李陵饯别苏武的宴会上,苏武不会片言不发,但作者却不着苏武一语,只是淋漓尽致地刻画李陵悔恨、懊丧、羞惭的种种表现,对比的色彩异常鲜明。就苏武形象的塑造而言,这也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为苏武的光辉形象已经栩栩如生地活现在读者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