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架屋》原文|翻译|赏析

南朝·宋·刘义庆

庾仲初作《扬都赋》1,成,以呈庾亮2。亮以亲族之怀3,大为其名价4,云:“可三《二京》、四《三都》5。”于此人人竞写6,都下纸为之贵7。谢太傅云8:“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9,事事拟学而不俭狭10。”

1庾仲初:庾阐,字仲初,东晋人。扬都:扬州。2呈:恭敬地献上。庾亮:东晋大臣,其妹为明帝皇后。3“亮以”句:意为庾亮抱着关照同族的心思。4名价:称道、评价。5“可三《二京》”句:意为此赋可与《二京》赋、《三都赋》并列、媲美。《二京赋》东汉张衡作,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三都赋》西晋左思作,包括《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6于此:因此。写:抄。7都下: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8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赠太傅。9屋下架屋:在屋子里再建屋子,意为毫无意义的重复与罗列。10拟学:模仿。俭狭:少而窄,此指作品内容而言。

【析点】 本则轶事所涉是一个文艺批评与文艺鉴赏的问题。由于是同族人,即使是“屋下架屋”之作,也大加称誉,以之与传统名作并列,庾亮这种作风实在要不得。由于有要人吹捧,人们就不辨良莠,趋之若鹜,争相传抄,以至“都下纸为之贵”,这种风气更不可取。谢安批评了创作中的模拟之风,实际上也就是委婉地对庾亮及众人的行为进行批评。是的,文艺评论与鉴赏是必须有个标准的,既不可出于私心,又不可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短文用语实为精审。“都下纸为之贵”一语,使我们似乎见到了《扬都赋》在当时人手抄传风靡一时的“火”劲;由此则使我们联想到庾亮的吹捧在当时所造成的影响,并进而意识到庾亮那炙手可热的显赫势位、庾仲初所以赋成即上呈庾亮的奥秘,以及当时社会不讲实际只慕虚名的作风。现在人们习用的“洛阳纸贵”一典,所述是西晋左思之《三都赋》,《三都赋》虽早于东晋庾仲初的《扬都赋》,但此语之出典却在唐初房玄龄所撰的《晋书》,房氏晚于刘义庆近二百年,我想,“洛阳纸贵”一语当是脱胎于“都下为之纸贵”的吧! “屋下架屋”一语则形象地画出模拟蹈袭前人之作是毫无意义的重复,是多此一举,甚而言之,是对前作的一种亵渎。“屋下架屋”一语至今运用,并演变为“叠床架屋”,比喻意义也不仅限于写作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