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杨凤苞·黄贞文传》鉴赏

古文观止·杨凤苞·黄贞文传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1】,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2】粝食【3】, 不苟取一钱。

崇祯十六年【4】, 试礼部【5】。有要人谕意, 欲荐为榜首。峻却之【6】。成进士, 不谒选而归【7】

南都初建【8】, 求仕者争趋之, 淳耀独不赴。或问故, 应曰:“某公素善余, 今方与当国者比, 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 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9】?”卒不往。

迨嘉定被围 【10】, 偕弟渊耀暨【11】、侯峒曾【12】、龚用圆【13】、张锡眉【14】诸人固守。及城破, 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15】。将死, 僧止之曰:“公未仕, 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 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16】, 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 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17】。呜呼! 进不能宣力王朝, 退不能洁身自隐, 读书寡益, 学道无成。耿耿不昧, 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 再拜自经死【18】

渊耀字伟恭, 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 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 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 往往启伯氏所未及。性狷介【19】, 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 与之书曰:“传胪时【20】, 人见鼎甲先上殿【21】, 皆啧啧称羡, 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 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22】, 可笑也。“渊耀得书, 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 见兄头帻坠地【23】, 复下拾而冠之, 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古文制举业【24】, 原本六经【25】, 旁通三史【26】, 规范先正【27】, 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 门人谥“贞文”。渊耀卒年 二十二。有《谷簾学吟》。

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注释】

【1】日历:犹日记。

【2】缊袍:以乱麻或旧絮等衬于袍中,此指破旧粗恶之衣。

【3】粝食:粝(li),米不精谓粝。此指以粗米为食。

【4】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

【5】试礼部:明清时由礼部试进士。

【6】却:推辞。

【7】不谒选而归:明制,京官六部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中选出。选人之法为每年由吏部主持进行六考六选。此处指不谒吏部候选即归。

【8】南都:指南京。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明思宗自经于煤山。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于南京,改元弘光。

【9】徇:曲从、依从。

【10】迨:及、等到。

【11】暨:和、及、与。

【12】侯峒曾:字豫瞻、号广成、嘉定人。天启五年进士。弘光时,用为左通政,辞不就。及南京亡,州县多起兵自保。嘉定士民推峒曾为倡,偕里人固守。城陷,峒曾及二子并沉于池。

【13】龚用圆:嘉定举人,官秀水教谕。

【14】张锡眉:嘉定举人。

【15】竹胜庵:即祝圣庵,在嘉定城内西南隅。

【16】上人:僧人之尊称,意为具备德智善行的人。

【17】自裁: 自杀。

【18】自经:上吊自杀。经,缢也。

【19】狷介:拘谨自守。

【20】传胪:科举时,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叫传胪。

【21】鼎甲:科举殿试名列一甲的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

【22】三年之一人:旧时科举殿试三年考一次,故此处三年之一人指鼎甲。

【23】头帻:包头巾。

【24】 诗古文制举业: 制举原为唐代科举取士制度。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试的称制科举, 简称制举。平常科举殿试进士, 应试之文体制定自上,故也称制举。业者, 士以此为业, 此指为应考平时所作之诗文。

【25】 六经: 指 《诗》、《书》、《易》、《春秋》、《礼》、《乐》六部儒家经典。

【26】 三史: 指 《史记》、《汉书》、《后汉书》。

【27】规范先正: 先正指先贤。谓以先贤为规矩模型。



【赏析】

该文为纪传体散文。黄淳耀 (贞文) 是抗清失败后英勇殉难的明末清初遗民志士。作者为清代中叶人。当时的清王朝已走过政权稳固的乾嘉盛世, 逐渐衰弱, 然而文禁甚严, 封建礼教和考据之风依然盛行, 作家不敢也不愿去关心政治, 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重大的社会题材。在国运日衰而又文网恢恢的严峻形势下, 作者不怕“触网”, 为南明抗清志士立传, 这样的选材本身决定了该传的文格, 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然而, 作者并未亲身经历故国沧桑, 中原板荡的巨大变故, 他的歌颂忠君爱国的思想主题, 不像清初诸大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等在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时那样直截了当、慷慨激昂、不能自己, 而是以叙事为抒情, 隐晦曲折地反映主题, 颇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开头寥寥数字, 交待了淳耀的字号籍贯, 此为纪传散文之常体。“少即以圣贤自期”一句, 提纲挈领地说明了淳耀之为人, 是全文中心。“尝作日历, 昼所为, 夜必书之。缊袍粝食, 不苟取一文钱”是对“以圣期自期”的具体说明。至此, 读者不由得会想起“吾日三省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而“乐在其中”的孔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颜回;“衣敝缊袍, 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的子路。在这样的叙事模形之下, 一个一心向学、勤劳俭朴、清雅淡泊、处处以往哲先贤为楷模的封建高士形象, 就有血有肉, 栩栩然如在眼前了。

接着,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 顺举两事以见主人公的圣贤风节。其一为“不谒选”, 其二为“不赴南都”。这两段文字看似平铺直叙, 然而不但在内容上照应了“以圣贤自期”这一中心, 在结构上也是必不可少的。“南都初建”四字交待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包蕴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为下文的奋起抗清、以身殉国作了铺垫;“不谒选”,“不赴南都”两事, 又暗示了淳耀抗清时的布衣身份, 与下文的“公未仕, 可勿死也”相呼应。可见, 短短几句,却简而有要, 字无虚设、句句落实、语语相应, 颇见作者匠心。

该文着重描述的, 是淳耀抗清失败后殉节自尽的情景。先是刚至竹胜庵时与僧人的一段对话。两人之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衬了烈士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雄心和深明大义,决不苟延残喘的必死之志。“份内事”与上文的“不苟取”互为补充,淡泊醇雅,洁身自好之外,又加上崇高的理想追求,方成圣人贤人。接着写了临死前的系列动作:索笔、书明、衣冠、北向再拜、自经,这简洁朴素、不事藻饰的细节描写,蕴蓄着作者多少崇敬感慨之情!淳耀壮志未酬的悲哀,对入侵者不妥协的态度,对故国的眷恋及视死如归的精神,就由这几个浑然天成的字表现出来。作者借淳耀自己的笔交待了烈士牺牲的时间、地点,遗言。遗言所表现的“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的思想又与本文开头的“以圣贤自期”相呼应。作者对烈士牺牲前的言行,以浓墨重彩加以描述,而于抗清经过则仅以“固守”两字轻轻带过,试想,既已抱定必死之志,守城能不英勇吗?可见其材料剪裁上的功力。这一段文字,具有小说般的流动情节,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看似平铺直叙,没什么横驱别鹜、纵横议论,然而民族大义、志士苦心、激昂慷慨的浩然之气,仍充溢于字里行间;作者心灵隐微之处丰富深厚的感情也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言外之意,尽在不言之中,颇耐人寻味。

接着穿插介绍了淳耀之弟渊耀的生平。这样的穿插与前文“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相呼应,前有交待,后有着落,行文细密,叙述中集中体现的是这对难兄难弟的手足情深和淳耀的为人处事对渊耀的影响,文中加入“渊耀就义时,见其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的细节描写,尤为感人,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同时也对淳耀的高贵品质起了反衬作用,这样穿插叙述并不孤立,反而为全文生色。

最后,按传记文常体,叙及两人著述,乃其才学的具体体现。文章以“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刹笔,富有传奇色彩。苌弘化碧,乃精诚所至;血飞白练,乃冤气冲天;兄弟之死,同样是动天地、感鬼神。

该文结构严谨周密,句与句、段与段的承接,还有中间的穿插、提顿、衬托、呼应,以及叙事抒情的详略、明暗,都寄予了作者的匠心;清淡简朴、不事雕镌的语言,却颇能传神尽意,读之余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