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梅客生》原文|翻译|赏析

明·袁宏道

一春寒甚,西直门外2,柳尚无萌蘖3。花朝之夕4,月甚明,寒风割日,与舍弟闲步东直道上5,兴不可遏。遂由北安门至药王庙,观御河水。时冰皮未解,一望浩白,冷光与月相磨,寒风酸骨。趋至崇国寺,寂无一人,风铃之声与猧吠相应答6。殿上题额及古碑字,了了可读。树上寒鸦,拍之不惊,以砾投之,亦不起,疑其僵也。忽大风吼檐,阴沙四集,拥面疾趋,齿牙涩涩有声,为乐未几,苦已百倍。数日后,又与舍弟一观满井7,枯条数茎,略无新意。京师之春如此,穷官之兴可知也。冬间避门,著得《广庄》七篇8,谨呈教。

1 梅客生:梅国桢,字客生。能诗文,善骑射,《明史》有传。2 西直门:北京市城西北门。3 萌蘖(nie):总指植物的新芽。萌:芽。蘖:树枝砍去后再生的芽。4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又说十二或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5舍弟:指袁中道。东直:东直门。作者当时住在东直门内。6猧(wo)吠:狗叫声。猧:小犬。7满井:明清时北京近郊的一个游览胜地,在东直门东北三四里处。作者有《满井游记》。8《广庄》:作者仿《庄子》内篇,作《广庄》七篇。

【析点】 明媚的春光中,踏青郊游,其乐融融,袁宏道游春却独择于“一春寒甚”时,“花朝之夕”间;同是月下春色,“春江花月夜”写得可谓妩媚艳丽,袁宏道信中描述给友人的京城春夜却格外幽冷静穆。

春寒料峭,作者偕弟踏月崇国寺。途中皓月悬空,御河冰面辉映,所谓“冷光与月相磨”。一个“磨”字,以动状静,极言其清冷,耐人寻味;至崇国寺,“寂无一人”,间或入耳的风铃与猧吠的应答之声,尤其反衬出环境的沉寂;皎洁的月光下,对影四人,题额、碑字,了了可读,更添一分清幽;最是那拍之不惊,投之不起的树上寒鸦,僵直可怖,阴森凄绝。作者通过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寥寥数笔,以简净洗炼的语言白描出一幅绝无生机的初春夜色图,令人宛若置身景中,酸风拥面,透体寒意。既然“京师之春如此”,作者何以“兴不可遏”,“数日后,又与舍弟一观满井”呢? 西方美学的主观论者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基于此,我们不妨探寻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绪。此信书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宏道任京兆教官,官穷位低,一冬只闭门著书,失意中难遣落寞与虚无。然而在初春的月夜里,作者找到了与其心境相契合的自然美。于是信中景致的清幽成为作者落寞心境的写照,主观移情的产物;而其落寞的心境亦在移情中得以宣泄与倾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