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彭绩2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名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3,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4,遂家焉。祖令贻先生,以善书名吴中5。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6,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7,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暮钞书8。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9,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10。
雍正四年卒11。葬黄山12。生一男三女。翁子孙贫薄,坟坏树稀,拜扫缺;而翁钞集之书具存13。
孙男绩谨撰。
1息庵翁:作者祖父彭志求,号息庵。翁是对祖父的尊称。2彭绩(1742-1785):字秋士,一生穷困,能诗文,有《秋士先生遗集》。3先:先世。4洪武:明太祖年号,1368-1398年。5书:书法。吴中:指苏州一带。6精劲(jing):工整而有力。7饰:布置。斋:住室。8钞:通“抄”。9扑笔:投笔。10老于家:在家中直到死,意即一生没任官职。11雍正四年:1726年。12黄山:在苏州西南部。13具:俱。
【析点】 在不满二百字的篇幅里概写一个人的一生,尽管这不是史传,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彭绩为此传,针对息庵翁一生未仕的经历、好学嗜书的特长,如绘制一幅素描,轻笔淡墨,勾勒祖父的一生,写来看似平淡而韵味不薄。
对祖父的一生,彭绩只选取了学字与抄书两个典型事例,二者以后者为主,前者表现其特长,又是对后者的铺垫;后者则表现了老人的生活情趣。特写书斋内的“一炉香,一瓶水”,恰如舞台道具的妙用,显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然而老人并非槁木死灰,他“心雄”而“不得有为”,对此,彭绩用从旁点染的手法来表现:每当秋风起时,老人心潮起伏,“扑笔”、“起立”、“徘徊”三个动作,一个紧接一个,正是时光虚掷岁月不待人的感慨,在老人心中郁积已久的一种性格化的表现。由此可见他的淡泊宁静是社会迫使的。这几句把全文情调引向了高潮。息庵翁也就在学字与抄书中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息庵翁身后如此之萧条,正是他一生“为人廉直”的明证;“翁钞集之书具存”一语,正是后辈子孙对老人的一种无言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