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圭2
四则·之一
(光绪二年四月)二十四日3。舟行内港4,甚平稳。两岸山石奇秀,树木丛密,碧海湾环窄处不及一里。倚栏眺望,岚光扑人眉宇5,恍若置身画图中。
1《东行日记》是作者赴美考察时的日记。本书所选前两则是途经日本时所记,后两则记于自日本至美国的海轮上。2 李圭(生卒年不详):清同治、光绪年间人,曾以总税务司身份赴美考察。3 光绪二年:即公元1876年。光绪,清德宗年号。4 内港:指日本长畸至神户的沿海港湾。5 岚:山林中弥漫的雾气。
【析点】 乘船行进在平静的碧海之上,两岸那秀丽的山林不宛若徐徐展开的画卷么?秀丽的山林为岚光笼罩,不恰似蒙着薄纱的少女么? 妙哉,“岚光扑人眉宇”! 一个“扑”字形象地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是岚光扑人眉宇还是人全身心投入这大自然的景观? 谁能说得清呢? “恍若置身画图中”,不就是人与自然的全然融会么?
谢景林
四则 ·之二
二十六日,午刻,往游他箕山1,曲折回环,经十数茶亭(相隔半里必设茶亭,俱在山之环抱处,以息游人),始登绝圃2。 山腰瀑布垂十数丈,喷薄飞洒,水晶帘不足仿佛3。 日人有灾病者,多来此求神就浴,此为日本山水最佳处。
1他箕(ji)山:在日本神户。2绝圃(yan):山的极顶。 3仿佛:此处意为比拟。
【析点】 这是一幅壮美的山水画。作者未言山高,而从这座山“相隔半里必设茶亭”、“经十数茶亭,始登绝圃”可见其高;未说游趣.仅从此山“曲折回环”“十数茶亭”“俱在山之环抱处”可想像出其诗一般的境界。从这里不也看出日本人民创造美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么?瀑布从山腰激荡喷涌,“垂十数丈”,气势何等壮盛! 而“水晶帘不足仿佛”又道出水的清澈、美好,在这“午刻”,当有阳光照耀,那“水晶帘”该是更显奇幻又五彩缤纷的吧。
作者写“日人有灾病,多来此求神就浴”,不仅记下这里的民俗,且为这大自然的画幅绘进了人物,而且,给壮美景观涂上层神奇色彩,增添了一派“灵气”。
谢景林
四则 ·之三
(五月)初三日。舟行平妥。饭后,客多就舱面聚谈作乐。是晚海天一色,月痕如眉。
【析点】 这是多么幽静的夜晚! 风平浪静,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航行……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海天一色”。那“如眉”的新月,是在天上还是在微波上与人同游? 哪里说得清! 这真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客多就舱面聚谈作乐”,也是一种乐趣,但作者呢? 我想,他定是在“灯火阑珊处”尽享那海天月痕之美。
谢景林
四则 ·之四
(五月)十五日,天色甚佳,无风亦无云。晚步船面,月圆如镜,心神若为爽适。环顾卧房左右,皆住西人眷属,终日夫妇儿女语笑怡悦,天伦之乐,不减家庭。设非轮舟便客1,易克臻此2?惟孤客于是3,未免愈形其独。
1 便客:方便旅客。2 曷(hé)克臻(zhēn)此:怎能这般境地。曷,何。臻,至。3 孤客:作者自指。
【析点】 这则日记记旅途中思家的孤寂。但作者没有细抒这内情之苦,而是极写所处外境之美好与欢乐,以外境反衬内情。
舟行海上,良夜无风,月圆如镜,自是使人“心神”“爽适”。然于“爽适”二字前着以“若为”,则这爽适之感不过在“似有似无之间”耳。因何似有似无? 月景美好,人为之一爽,这是优美外境之促生;但是,远行海上,月圆而人不圆,能全身心地爽适么? 再加“卧房左右”西人“终日夫妇儿女”“不减家庭”的“天伦之乐”,航船为西人提供了尽享天伦的良所,但良所只为他人而设,在他人的乐境中,自身则“愈形其独”矣! 外境中的自然之美与他人之乐,倍增内情的孤寂与凄伤,以乐显哀、以反显正的艺术功能,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