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关汉卿散曲《四块玉·别情》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散曲·关汉卿散曲《四块玉·别情》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据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下同)

关汉卿的散曲中,有许多写男女恋情和别情的作品,这些作品很能体现散曲“直率”的抒情特点,而其[四块玉一别情]则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小令写的是别后思念亲人之情。曲的开头就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把心中思念之情毫不掩饰地直泻而出。“送别”与“难舍”这一矛盾,激起心中动荡不已的相思之情。这种相思之情,绵绵无绝期,而又以反诘句“几时绝”道出,使得真情之强烈和难以抑制,不由自主地奔泻出来。正如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所说:“凡这一类都是情感突变,一烧烧到‘白热度’,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讲真,没有真得过这一类了。”以上几句是情“动于中”的奔泻,下面几句则是写“形于外”的神情。“凭栏”眺望的目的是希望“人来也”。但看到的却是弯弯曲曲的溪流,重重叠叠的山峦,山重水隔路迢遥。“人去也”,追踪觅影,千盼万想,不见“人来也”。何其心切情深,而又何其令人失望! 但虽不见归人,仍不死心。“凭栏袖拂杨花雪”——不断地在驱赶眼前遮住自己盼望亲人视线的纷纷飞絮。飞絮近遮,山水远隔,难阻盼望之志,难断相思之情。这样,前面“动于中”相思情“几时绝”的强烈诘问,与后面“形于外”克服阻拦“盼之切”的专注形态,构成了一幅形神兼备的“盼归图”,深刻地揭示了少妇希望之挚,情感之真! 整首曲虽然也透露出别离后“一点相思”的隐隐悲伤,但却不使人感到惆怅、哀怨、伤感。这与过去许多文人写的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就可明显地看出其不同之处。如温庭筠的《梦江南》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虽然此词的艺术技巧很高超,表达的感情也很真挚,但这种离情最后却跌入悲伤的深渊,给人以茫然不知所之、悲伤不能自抑之感。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绮怨”一语可以概括过去许多封建文人这类作品的相似特点,而关汉卿正由于生活道路、思想性格的特殊性,才使其作品具有民间色彩,才有此不同的表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关汉卿的[四块玉·别情]具有直、浅、真的特点。因为感情强烈,故而以直率的手法奔泻而出;因为直率,故而语言上用不着雕饰而见浅显;又因为直与浅,所坦露出的感情就显得特别地真。何良俊《曲论》评关汉卿的作品说:“关之词激厉而少蕴藉。”如果是就其表现手法直率而言,则有道理;如果是就其美学效果而言,则不然,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直中蕴含激情,浅中潜藏深意,真中显示其自然美。我们从作品感受到一股非常真挚、细腻的感情激流在跳荡,并因此得到美的陶冶。王国维评价关汉卿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考》)这里正是指出关汉卿作品不模仿别人而具独创性;不雕饰造作而具自然美;不隐晦曲折而具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