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经·国风·周南《卷耳》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诗歌·诗经·国风·周南《卷耳》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本诗可能产生于社会矛盾激化、侯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的东周时代。它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历来对本诗理解不一。如有人认为是“后妃求贤审官”之作,也有人认为是“文王求贤官人,以其道远未至,闵其在途劳苦之作”。高亨在《诗经今注》中说:“作者似乎是个在外服役的小官吏,叙写他坐着车子,走着艰阻的山路,怀念着家中的妻子。”方玉润说:“《卷耳》念行役而知妇情之笃也……‘维以不永怀’、‘维以不永伤’者,聊以自解之辞耳……虽曰饮酒非妇人事,然非杜康无以解忧,不必以辞害意可也。故愚谓此诗是妇人念夫行役而恼其劳苦之作。”(《诗经原始》)此一说法较切诗义,但首章应是思妇之言,后三章是思妇想像中的征人之语,其中“我”字应是其丈夫的自称。

第一章写思妇怀念服役的丈夫。诗以思妇在山野采卷耳起首,说明她是一般农家的妇女。卷耳是极易采到的野菜,顷筐又是很浅的篮筐,但是这位民妇竟然采了又采,长时间采不到一满筐。可见她心事沉重,无心于采集。“嗟我怀人”这一抒情句道破了事情的真谛,申述了首二句的深刻含义,把思妇怀想远人的愁苦抒写得淋漓尽致。她思念远人的愁情已达到了难抑难忍的程度,再也无心采下去,索性把篮筐抛在大道一旁。“寘(置)彼周行”一句,虽然只写了抛篮动作,她呆坐道旁,怅然若失、遐想遥望的神情活现了出来。

第二章,从思妇想像中的征人一方着笔,极力铺写他苦难的军旅生活和思妻念家的心情。这种由思妇的怀想引出征人的思念的布局,开拓了新的意境,使诗意曲折回荡,情味深长。“陟彼崔嵬”写山高路险。 “我马虺隤”,以低沉的语气叙说了战马精疲力尽难以行进的情状。这个羁留于外的征人,思归之情再也禁捺不住,他只好姑且以饮酒麻醉一下自己的神志,暂时消解一下忧愁。

第三章采用与上章相同的形式进一步写征人念家的深沉心情。通过重复的咏叹,把对家人的长想发展到深深的哀痛悲伤。

第四章抒叹忧痛已极的思想感情。征人行役到了山势陡峭的石山上,马也疲病不能行进,随从士卒病倒不起,他简直痛苦得无可奈何。尤其是诗以“云何吁矣”的感叹句收束全篇,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情味,让读者从那如泣如诉的声情中去领略他不尽的哀怨,认识连年不息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这首诗分别以思妇、征人的口吻抒发了双方互相缅怀的思想感情。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反映了他们对正常夫妻生活的向往。

新颖的艺术构思是本诗最大特点。《诗经》中其他怀思诗多是单方抒写情怀,而本诗却是男女互相缅怀。这样的艺术构思,把诗的意境开拓得极为宽宏,把相隔千里之遥的思妇与征人的相互思念纳入一个画面中予以表达,自始至终贯穿着相思。征人的艰辛生活和其怀妻念家的情景,正在思妇的意想之中,而征人的哀叹也渗透着思妇的愁情。征人于征途中疲惫奔走、痛楚嗟叹之时,正是思妇久坐道旁哀叹长想之际。

情景相生,音长意浓是本诗又一特色。这首诗似乎没有写什么景,但通过曲曲折折地叙写生活,把宛转相生的情中景和景中情描写得深刻动人。读了诗的首章,掩卷遐想,一个妇女在山野采卷耳的画面和她独坐道旁怅然若失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句法、音韵和虚字的灵活运用更使诗内容与艺术完美地结合。本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五、六言句式,加之各章都用韵,章章都换韵,既有重章叠句,又有双声叠韵,还有虚字连用。有着“一言穷理”、“两字连形”、“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作用,把思妇、征人的心曲摹写得委婉尽致。如诗的末章,前三句采用相同的句式叙事,末句直接抒情,并于每句末尾用一感叹词“矣”直贯而下,显得气势充沛而足猛。旧评家说:“末章直下,其音促。”四个“矣”字“有急管繁弦之意”(《诗义会通》)。朱东润先生认为末章“全为反跌之词,言登高之事,本不甚难,而仆马之憔悴者已如此,则君子之行役四方,山高水阻者,其病又将如何?此不言忧,而忧思已不能任矣”(《诗三百篇探故》)。由于这些特点,末章虽未着一“忧”字,而忧心已见。

这首诗突破时空、从双方着笔的写法,对后代诗人有明显影响。像南朝宫体诗人徐陵的《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胆。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前两句写客子怀乡念妻之情,后二句写思妇独守窗口长想亲人之状。他们借着月光,表达了双方缅怀的心境。杜甫的《月夜》采用的也是这种表现方法。“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由杜甫自己的愁思生发出他想像中妻子儿女举首望月,忧愁满面,借着明月寄传思念之情。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点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