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延安宝塔歌》诗词赏析

延安宝塔歌

1944年春

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

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

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

犹如竖战旗,敌军胆气丧。

又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

又如指南针,航海必依傍。

再视塔尖下,千万砖块放。

层层从地起,累累逾百仗。

大小不同等,愈下愈稳当。

塔脚宽且厚,塔腰亦粗壮。

方知塔尖高,群砖任鼎杠。

塔尖无塔脚,实在难想象,

塔脚无塔尖,塔亦不成状。

延安劳模会,其理正一样:

君不见劳动经验有万科,模范创造应讴歌。

条条经验个人得,系统推行领导多。

吾党军政善料理,而今生产执斧柯。

新人新物新政策,抗建由我不由它。

注释:

延安宝塔——位于延安城南南川河对岸的嘉岭山上。建于唐朝,明朝时又重修塔身,清朝时又多次修葺,八角九级,高44米。由于嘉岭山海拔1076.3米,因此,宝塔显得异常高远。

巍巍——高大貌。《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高耸——高起,耸立。

仰望——抬头,脸向上朝远处望。

庄严相——庄重严肃的面容。

险滩——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的危险地方。

依傍——依靠,傍着。傍:靠,临近。

累累——重叠貌、连贯貌。

愈——更加。

劳模会——1943年11月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

斧柯——斧子的柄。诗中比喻领导权。

抗建——一边抗敌,一边建设。

赏析:

这首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诗人用赋比兴的手法,对延安宝塔的赞颂;另一部分为诗人借景抒怀,对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英模进行了歌颂。

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延安有宝塔”至“万众齐仰望”。嘉岭山上,巍巍宝塔直耸云端,山上的白雪因气温低而没有融化,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非常漂亮;高高的塔尖直擎篮天,让视野显得更加深远;八角九级的塔身因阳光照射而熠熠闪光。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画图啊!诗人感慨万千,心中顿起波澜。诗人在第二层,即从“塔尖喻领导”至“航海必依傍”,突转笔锋,用比拟、铺排的手法,讴歌了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不仅成功地战胜了敌人的封锁和日寇的“大扫荡”,而且大家一面抗敌,一面又能生产自救。诗人用“塔尖”寓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又用两个“又如”排比句,提升领导的关键作用;诗人用“舵手”喻毛泽东,用“指南针”喻中国共产党人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用哲学的观点,阐述了“舵手”与“平风浪”的辩证关系,“航海”与“指南针”的辩证关系,让人们明白,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就不会在惊涛骇浪中迷失方向,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第三层,即从“再视塔尖下”至“塔亦不成状”,诗人的笔触由对领导人的肯定转到对人民的赞颂。诗人的视角由上至下,思绪却由下至上。诗人用浓墨重彩,书写“塔基”的重要作用:“再视塔尖下,千万砖块放。层层从地起,累累逾百仗。大小不同等,愈下愈稳当。”这六句诗,暗喻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是世界的缔造者。人没有就此打住思路,而是进一步道出了“塔脚”与“塔腰”的关系:“塔脚宽且厚,塔腰亦粗壮。”此句寓指人民群众的力量愈强大,我们抗敌的中坚力量就更加强大。诗人接着又写了“塔尖”与“塔脚”的关系:“方知塔尖高,群砖任鼎杠。塔尖无塔脚,实在难想象。塔脚无塔尖,塔亦不成状。”陈毅同志不愧为一个革命的诗人,将领导与同志、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描述得十分透彻,让人受益匪浅。诗人用“方知”发问,告知人们,塔尖的高,原因是“群砖任鼎杠”啊!有“尖”而无“脚”,塔尖就成了空中楼阁、水中浮萍;诗人又用“塔脚无塔尖”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塔尖”,那宝塔还像座塔吗?“塔亦不成状”哟。诗人用塔脚与塔腰的关系、塔脚与塔尖的关系作比,将我党、我军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阐述得十分清楚和明晰;也寓指我党、我军从开始就注重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领导干部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

诗的第二部分,从“延安劳模会”至“抗建由我不由它”,诗人直接起兴,对1943年11月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即“劳模会”纵情讴歌。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停止向八路军、新四军供给,断绝向延安地区运送布匹、食盐、粮食、衣服等物资;在广大军民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药治病,每天只能吃野菜、喝南瓜汤的艰难日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涌现出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他们用双手和智慧、用勤劳和汗水迎来了大丰收,他们的事迹值得讴歌。诗的结尾两句“新人新物新政策,抗建由我不由它。”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有力回击。经过几年来的生产自救,广大军民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生产经验和政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当然是“抗建由我不由它”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发挥到了极致。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有三点。一是用五言、七言、十言等杂句,自由驰骋,让情感奔涌在诗行之中;二是状物抒怀,借物明理,借延安宝塔这个楔子,对延安地区开展生产自救时涌现的各类英模进行了歌颂;三是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赋比兴,如“塔尖”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塔脚”喻人民群众等,十分贴切和形象。诗人在叙述铺排中用赋,其间穿插比兴,用辩证的观点阐述塔尖与塔脚的关系,显得清晰明了,最后是直接起兴,纵情讴歌了延安的劳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