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听僧吹芦管》原文|赏析

晚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薛涛是一位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女人。本诗以女子感触事物的细致敏锐,写听乐的感受,不仅写了僧人吹芦管的美丽乐声,而且烘托出了一种禅境。

诗写一位僧人在黄昏时吹奏芦管。“芦管”,一种乐器,截芦为之,形如觱篥。诗人并没有具体详尽地描绘乐声,而是在抒写一种氛围、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正是宁静淡泊、物我两忘的禅境,也是文人们内心所向往的境界。诗的首句“晚蝉呜咽暮莺愁”,以比喻的手法形容芦管的乐声十分哀怨凄楚,由于僧人吹奏得十分高妙,也就分不清到底是晚蝉呜咽 (悲泣之声)、暮莺啼愁,还是芦管之声了。次句“言语殷勤十指头”,点明僧人的音乐语言如此动人,完全是十根指头的演奏之功。“殷勤”,细腻亲切、真实感人之意。于是最后两句便全力在抒写一种气氛了:“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僧人在研修佛经之余,吹芦管为乐,然而这美妙动人的乐声又与寺中庄严悠扬的金磬声融为一体,共同装点清凉的秋天。“梵书”即佛经,梵语是印度语,由于佛经由印度传入中国,原文亦以梵文写成,故佛经又称“梵书”。“金磬”,佛寺中用于奏乐或集合僧众的乐器。“泥”,装点之意。

禅宗讲究万物由心,自证本心。这首写音乐的诗也写出了这一境界。诗人将僧人所奏芦管之声,与暮秋的景物、寺中的磬声、听众的心情全部融为一体,诗虽只有四句,却勾画出了那种空明澄静的佛禅境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全诗表现出一种幽深清远的艺术氛围,这种氛围既是禅宗的林下风致,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们追求的一种心灵的自我解脱之境。从这四句短诗中可见芦管之声与诗人心境融合无间,双方可以说在进行无形的交流。诗人在这清幽淡泊的芦管声中,仿佛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于是诗人的灵魂也与乐声一起,融进了这静谧的深秋,分不清 “物” 与 “人” 了,也就是禅僧们常说的将“内”、“外”打成一片了。同时,这四句诗本身也表现出一种淡远幽清的风格,有不尽的余意和韵味,这些,恐怕就是人们所说的薛涛诗中的林下风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