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君难托》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覆那能知? 谗言入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弃妇诗在我国源远流长,数量众多,早在《诗经·卫风·氓》中就对负心人提出“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控诉,王安石这首诗也是弃妇诗,读来却没有如睹熟悉面孔的感觉,新意象与新含意叠出,掩卷之后,既令人深思感叹,又让人含咀有味。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全诗以比兴起。槿花是一种色彩鲜艳而又容易凋谢的花,古人常用来感叹时光短促、世事多变,又多以之形容人心易变,唐人孟郊《审交》诗即云:“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王安石在此以槿花比喻女子,比喻女子的爱情毫无保证,就象朝开暮谢的槿花那样随时会凋谢,因外力摧折而凋谢。这样的比喻体现出一种转换,由槿花自身的变化转换成被别人随意处置的不自主,所以诗中是“妾身”而不是“妾心”,“妾身”即妾的命运。当我们理解了这个转换,就会感到王安石这样比喻十分新颖并恰当,确是独出机杼,以下诗便沿着妇女爱情生活朝不保夕的线索往下发展。
这女子的爱情生活也有一段灿烂鲜艳的时刻,“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感君绸缪逐君去”,那时节是多么美好,两人情意相投,少女被少男的深情绸缪所感,结成姻缘;那时,即便“成君家计良辛苦”也心甘情愿。可是,“人事反覆那能知”,世间之事与男子之心哪里是这纯情女子所能意料的;“谗言入耳须臾离”,男子的负心,夫妇的分手竟是如此之快,哪管曾有什么绸缪之情、辛苦之情。“嫁时罗衣羞更著”往日不堪回首,那只能增加自己痛苦,只能增加自己的羞辱。“如今始悟君难托”,诗至此对负心汉仍无一句谴责,只这轻轻的一声,含有多少的辛酸,又该有多少对负心汉的鄙视;“如今始悟”,更有当初不听人言的悔恨。“君难托”,全诗的力量,对整个男子世界的鄙视,都凝聚在这一句里了,但诗仍只是平平叙出。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诗的末尾先重复一句“君难托”,以加深自己对其的认识,也加深读者对其的认识,并表达自己意愿,以己之仍忠实于从前的誓约来比照今之负心汉,以己之仍不忘从前的誓约来谴责今之负心汉,尽管谴责之意是如此之轻。
全诗以妇人的独白出之,词采平实,结构铺叙,这虽然是王安石诗风的一贯特点,但用于此处,却更表现出这个被遗弃的妇人温柔持重、怨而不怒的性格特征。这似乎是封建社会中标准的妇女性格,尽管诗中反映出来的妇女在爱情生活上所受到的凌辱与迫害是深重的,但这位妇人的口吻仍是和缓哀怨的,似乎她只有默默忍受的本分,而不作锋芒毕露的指责,尤其最后二句“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读后让人心酸,或许如此写来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 在爱情上受苦受难的封建妇女啊,什么时候社会才会允许你们理直气壮地争取正当的爱情生活的权利呢? 什么时候社会才会允许你们充分维护自己在爱情上的权益呢?
宋代诗与词这两种文体的分工是明确的,词多言情而少言理,诗受道学的影响,多言理而少言情,从王安石的这首写爱情婚姻的诗也可看出诗与词的这种界限。这首诗并不曾描摹这位妇人漂亮的容貌及美丽的装束与富艳的环境,而这样的描摹在词里则是必需的;但这并不影响王安石这首诗成为一首名篇,它以对妇女心理的真实描摹而深具魅力,它以对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问题的针砭而历久不衰。至于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夫妇关系来比拟君臣关系,中国古诗本有这样的传统,因此,以语意双关来理解此诗,作为一种理解来说,也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