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治平《画屏秋色》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艾治平

芜城秋感

皑野照芜城夕。送远目、云水苍茫无极。琼蕊香遥,青楼梦杳,玉钩人寂。何处认隋官?见衰草寒烟堆积。攒一片,伤心碧。听柳外哀蝉,风高响殢,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 今昔,可胜凄恻,莫重问、锦帆消息。竹西歌吹,淮南笙鹤,尽成陈迹。转眼又西风,辞巢越燕还如客。落叶千重萧槭。万事总销沉,惟有清江皓月,曾照昔人颜色。

彭孙通

此词为作者秋日登芜城有感而作。“芜城”,即广陵城。故城在今江苏江都县境。西汉吴王刘濞都此,筑广陵城。南朝宋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兵败死,城邑荒芜,鲍照作《芜城赋》讽之,因名芜城。秋原荒凉,夕阳西下,极目远望,水连天,天连水,苍茫空阔,不见边际。起三句写景,由近及远,层次井然,而且形象映现出一个人伫望时的情景,给人以清疏高远之感。接着由物而思及人事。“琼蕊”,古代传说中琼树的花蕊。或喻珍美之花。或谓琼蕊即琼花,则为花木名。李白《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总之,这里是以琼蕊(花)喻美丽的少女。“青楼”,豪华精致的楼房。指显贵家之闺阁,或指妓院。在这里既非显贵之家,亦非指妓院。它上联“琼蕊”,下挂“玉钩”。“玉钩”,地名。在今扬州。相传为隋葬宫女处。这里指后者。实际是说居“青楼”者,生时有“琼蕊”之美;死葬“玉钩”之地。从“香遥”、“梦杳”、“人寂”等字样可以看出。这是感叹“繁荣事散”、“流水无情”,那些不幸的宫女们早已长埋地下。故接云:“何处认隋宫?见衰草寒烟堆积。”“隋宫”指在江都的行宫。据《通鉴》,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大业十二年南巡至江都,沉湎酒色,无意北归,十四年为禁军将领于文化及等缢杀于宫中。如今隋宫不见,只剩下荒烟野草。“堆积”,形容其多。这两句颇类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昔日的宫苑,如今已是一片荒寒景象。这时只觉无限伤情麇集心头。“伤心碧”,一如李白《菩萨蛮》“寒山一带伤心碧”,这里的“衰草寒烟”同样使人无限惆怅。接着借蝉兴怀。蝉曰“哀”,似比寒蝉尤为凄切。骆宾王《在狱咏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易沉”,毕竟有声;而“响殢”,则是说发声极其困难以至发不出来。“殢”(tì),滞留。从那极其微弱的声音里,作者敏锐地意识到:“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看来并非只是吊古了!

“今昔”,本义现在和从前,但这里是忆昔思今的意思。以此两字,紧联下句“可胜凄恻”,可见作者并非只是吊古,也含有感今。接叙三件历史故实。“锦帆”,锦制的船帆。但此处专指隋炀帝事。宋人《开河记》载:“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竹西”,古亭名。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府甘泉县(今江苏扬州市)北。“淮南笙鹤”,原注:“淮南笙鹤用高骈事。”高骈,唐僖宗时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后割据一方,坐守扬州。“于府第别建道院,院有迎仙楼、延和阁,高八十尺,饰以珠玑金钿。侍女数百,皆羽衣霓服,和声度曲,拟之钧天。”(《旧唐书》卷182)以上三事,或以豪奢华丽胜,或以景物清幽胜,作者说“莫重问”,因为“尽成陈迹”了!吊古之情,溢于言表。

再就此刻“送远目”的景况说:西风飒飒,秋意已深,越燕要飞走了,还生疏如客人。这样说似为了增添凄凉色彩。“越燕”,燕之一种。巢于门楣上,作巢极浅。而这时千山落叶,万木萧疏。“槭”,树枝光秃貌。潘岳《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李善注:“槭,枝空之貌”。最后再发之以感慨:人间万事销沉无迹,只有“曾照昔人颜色”的“清江皓月”,不会破灭变化,还象往日里一样。

古人有谓:此词“可敌芜城一赋”。鲍照的《芜城赋》虽有悲凉消沉的一面,但它含思隽永,表明武力和地势之不足恃,统治者虽千方百计希望长治久安,结果仍不免灭亡。而此词则有其短处,乏其长处。不过,彭孙遹生当顺治末、康熙初,去明亡未远,发思古之幽情,却不免也有“诉兴亡旧恨”之意吧。

《续修四库全书延露词提要》有云:“其失也不纯。”如果“不纯”与芜杂近义,从此词含意和用典的重复看,似有此病,所幸词人还是笔尖带有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