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帆《沁园春》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吴帆

金陵凤凰台眺望

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销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阑干。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比,秋来水静,渐教身似,岭上云闲。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尝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白朴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其中寄寓了作者对亡金故国的无限悼惜和对中原故乡的无限眷恋。

首三句写作者独自登上金陵凤凰台,举目远眺,但见秋景肃杀,环视周遭历史陈迹,引起无限怀古之幽思。“凤兮不还”,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意。凤凰台在金陵城西南。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五色大鸟三只,翔集山上,时人认为是凤凰,筑台于山,称山为凤凰山,台为凤凰台。古人视凤凰为瑞鸟,有凤来仪,象征王朝兴盛。而今凤去台空,六朝时繁华的景象是去而不返了。“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销尽衣冠。”也是化用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句意。顺着历史时序,诗人又想到三国时吴和后来的东晋也都建都金陵,而现在吴国豪华壮丽的宫殿已长满野草杂树,一片荒芜;东晋时煊赫一时的风流人物也早已销蚀于荒坟之中,“怅”字关合上下两层次,说看到这些历史兴亡的陈迹使人愁怅不已。“横吹”三句,是更进一层,说更让人伤感的是,连题咏风凰台的名流雅士而今也成为古人了。诗人在另一首《沁园春》中,直接点明“吊古愁浓,题诗人去,寂寞高楼无凤凰。”“横吹声沉”,指王安石,凤凰台有石刻宋徽宗御笔王荆公赠僧诗。王安石曾隐居金陵,有“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江上》)诗句。“骑鲸人去”,指李白,李白自谓“海上骑鲸客”。“月满空江雁影寒”,以江月之不变反衬人世沧桑,同时以景托情,抒写古人已矣,诗人独对空江、明月、孤雁影,是何等落寞凄凉。“登临处”三句,从人物情态落笔,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诗人踯躅徘徊抚摩石刻诗。吊古、伤今,忧世、感怀等多种情愫,尽在不言中透示出来。词的上片以萧瑟秋景的渲染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叹,隐隐地寄托了诗人对金朝覆亡的无限悼惜和感伤。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是凤凰台的远景描写,也是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立,南北相连,陆游《人蜀记》:“三山自石城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正好为“青天半落三山”作注释,是说远望三山高耸入云,忽隐忽现,缥缥渺渺。白鹭洲在金陵西南长江中,把长江分为两道,别具景观。之后诗人又化用王安石石刻诗意,并由“秋来水静”、“岭上云闲”的景色兴起人生感触,说面对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心情怎能静如秋水,身体又怎能如闲云飘逸。词序中诗人对王安石石刻诗评道:“意者当时南北扰扰、国家荡析,磨盾鞍马间,有经营之志,百未一遂。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况。”可见作者济世之心仍未消泯,经营之志犹存,但国破家亡,生不逢时,诗人不愿出仕元朝,故而心情抑郁,强颜对人生。反映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煞拍,“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截取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层意思,写诗人再回首眺望中原故国故乡,杳渺难见,无限思恋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徙家金陵后曾写了许多词,大都抒写自己作为江南游子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在《水调歌头》中写道:“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直抒亡国失家之痛,体现诗人对金朝故国的深厚感情。

此词虽演太白、荆公之诗意,但熨贴圆脱,自然浑成。章法跌宕,波澜起伏,正宜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又不愿跻身元朝廷的困惑矛盾心情。情景相融,境界清空,感情挚热,是怀古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