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郭化若·戎余寄闽中父母》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郭化若·戎余寄闽中父母》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万里去来闪电眸, 高歌击楫荡飞舟。

洗天不吝捐吾血,填海何妨掷此头。

胜败不辞千战苦,罪功且听民众讴。

壮怀欲破青天上,捧得红云下九州。

【注释】 ①去:古归字。②填海:典引 “精卫填海”。精卫,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相传为炎帝女,名女娃,因游东海而淹死,遂化为精卫,常衔西山木石去填东海。后以“精卫填海” 比喻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的坚毅精神。这里的 “洗天”、“填海”,均比喻立志改造旧世界。③ “罪功”句: 究竟有罪还是有功,且听群众的讴歌。此针对反动派对红军的诬蔑而言。

【鉴赏】 1927年党的 “八·七”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在许多地区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2月到12月,红军第四军团三度入闽,和闽西地方党相结合,开辟了闽西根据地。1930年6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从本诗的原题下注: “1930年6月于汀州红军中”的时间来看,与成立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正好是同一时间。估计 《戎余寄闽中父母》写于成立第一军团之后不久。

首联:“万里去来闪电眸, 高歌击楫荡飞舟。”将军在1929年2月到12月曾随军三次回到闽中。闽中是生长养育将军的故乡,而且高堂父母双双健在,并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归来, 将军心情之愉快是可想而知的。“万里去来”,极言行程之远,但从 “闪电眸”之疾速,可见将军归心之切。“高歌击楫荡飞舟”,不是直言将军乘舟归来,而是形容他和部队回闽中时的愉快而急切的心情。

颔联抒发了将军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洗天”、“填海”,形容改天换地,建立新世界。“捐吾血”、“掷此头”,为了改天换地,建立新世界,将军将为之终身奋斗,奉献一切,甚至“捐血”、“掷头”也在所不惜。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多么伟大的牺牲精神! “洗天不吝捐吾血,填海何妨掷此头!”形象鲜明,语句铿锵,对仗工整,不失为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难得佳句。

颈联,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之后,将军兴犹未尽,进一步描写部队的战斗生活。“胜败不辞千战苦”,为了革命的胜利,不论胜败、苦乐,战士们毫不计较,表明部队对革命的忠诚是无条件的。一个 “千”字,写出了战斗之频繁和部队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罪功且听民众讴”,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诬蔑宣传而发的。红军对人民是如此的忠诚,而国民党反动派却极尽造谣污蔑之能,把红军说得一无是处,将军不得不愤而为部队抗辩: 是功是罪,你们说了不算,还是听听人民是怎么讴歌的吧。

尾联: “壮怀”一词,总括了前三联的革命豪情。这 “壮怀”从何而来?从革命已出现转机的形势而来,从新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鼓舞而来。“欲破青天上”,方显其志之壮。破青天上欲何为?“捧得红云下九州”。“红云”,革命理想的象征。九州,泛指全中国。“下九州”,有解放全中国之意。诗人最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图画。全诗壮怀激烈,充满爱国爱民之豪情,颇具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文章作者:红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