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英伟
孤月残云了一生, 无情天地恨何平!
常山节烈终呼贼, 崖海风波失援兵。
特为两间留正气, 空教千古说忠名。
伤心汉室终难复, 血染杜鹃泪有声。
宋教仁
1911年4月同盟会发动的广州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万古玄珠沉赤水,千年碧血洒黄花”(雷昭性《哭广州殉义诸烈士》),革命党人在这一役中表现得悲壮惨烈,而又浩气长存。陈更生(1890—1911),字铸三,福建侯官人,是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战斗中奋勇争先,并孤军奋战三昼夜,终因弹尽力竭被俘,宁死不屈,仰天长笑,从容就义。
诗歌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深沉悲越、切腑透心的笔调,悲挽烈士象天空孤悬的月和随风而散的云一样,不幸牺牲。“无情天地恨何平”,这里面,既有对烈士不幸的极度惋惜和惨痛之情,亦包含着面对茫茫黑暗世界而壮志难酬的无限愤慨。
颔联,以史喻今,借颜杲卿骂贼而死和张世杰孤军尤援而败的典故,赞颂烈士英勇奋战、拒不降敌的行为和气节。《新唐书·颜杲卿传》:杲卿守常山,城陷被执,送至洛阳,安禄山亲鞫之。杲卿瞋目骂,禄山不胜忿,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死。崖海,指广东新会南部海中的崖山。南宋未年,张世杰在这里因孤立无援而被元兵打败。之后,陆秀夫“负王赴海死”,宋遂亡。(见《宋史·陆秀夫传》)
颈联紧承上联,犹如乐曲的高潮,高亢激昂地写道:烈士为国不惜捐躯的业绩和精神,必然在天地间留下永世不灭的浩然正气,他们比起历史上千千万万的忠贞爱国之士,毫不逊色。"红点溅飞花满地,层层留与后人看"(黄之萌),"千古忠名",不外于此。
尾联,语势一跌,诗人面对烈士魂归、起义失利的事实,不免又激发起对革命前途的忧虑,发出了悲愤难忍的慨叹。诗人以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发对烈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痛和遗恨。古代传说,周末蜀国望帝杜宇,失国身死,魂化杜鹃,啼时流血,其声凄厉。这里,和"头颅无价哭无声"(该诗其二)一样,泣不成声,泪中带血,悲怆、愤恨、忧虑,莫以言状。
宋教仁所作诗不多,但都有一种沉雄豪壮的风格,富有激励人心的力量。如像这组诗的第二首:"海天杯酒吊先生,时势如斯感靡平。"既悼烈士,慷慨生哀,又念大业,痛惜悲愤。意境迭宕,令人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