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廖仲恺·金缕曲·题八大山人《松壑图》》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廖仲恺·金缕曲·题八大山人《松壑图》》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未合丹青老。剧怜他、铜驼饮泣,画才徒抱。丘壑

移来抒胸臆,错节盘根写照。想握笔、愁肠萦绕!

国破家亡余墨泪,洒淋漓、欲夺天工巧。缣尺幅,

碧纱罩! 繁华歇尽何须吊。且由他、嫣红姹

紫,一昏收了。地老天荒浑不管,空谷苍松独啸。

经几度、风狂霜峭! 如此江山归寂寞,漫题名、似

哭还同笑。诗四句,古今悼!

【注释】 ①未合: 不应当。丹青老: 老于丹青。②缣 (jian): 绢丝。尺幅: 条幅。罩: (用碧纱)罩起来。意谓八大山人的裱于绢丝上的 《松壑图》非常珍贵,应当珍惜爱护。③悼: 伤感。句谓八大山人题在画幅上的四句诗,不但表达了画家的悲痛,也使而今的我同样伤怀。

【鉴赏】 廖仲恺的 《金缕曲·题八大山人 <松壑图>》,据 《双清文集》 (上)录出。词作于1922年6月初广东军阀陈炯明兵变之前。一场大的风涛即将在眼前掀起,作者感到革命的局势很可能逆转,遂因观赏八大山人所作 《松壑图》而引起的感触,借读画来论人,由论人而明志,从而表达了自己 “空谷苍松独啸”,“经几度、风狂霜峭” 的坚强意志。八大山人即朱耷 (约1626—约1705),明宗室,明亡后为僧。他特擅画花鸟山水竹石,笔墨恣肆淋漓,独具一格,被认为寄寓着国破家亡的大悲痛而为后世所宝重。金缕曲为词牌名,又叫做贺新郎、乳燕飞、貂裘换酒。从择调讲,金缕曲这个词牌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龙榆生 《唐宋词格律》)。而廖氏此作,其老、绕、巧皆为上声,抱、照、罩、啸、峭、笑、悼皆为去声,自然是属于后者了。全词引八大山人为异代相知,处处评画论人,也处处写自己的胸臆,格调苍凉激楚,特饶韵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丹青老”点朱耷,“未合”表自己的观感,起拍总领全篇。凡下,“铜驼饮泣”,“愁肠萦绕”,“国破家亡”,“欲夺天工巧”,都是由 “丹青老”贯注而来的一脉文字; 而“剧怜他”,“画才徒抱”,“想握笔”,则承“未合”而来,说的是朱耷深怀亡国之痛,是爱国志士,本不应该老于绘画这一行的,奈何宗国倾覆,江山易帜,却只好借丹青以传恨,凭画才而名世了。“铜驼饮泣”源自 《晋书·索靖传》。西晋的索靖,幼入洛阳,眼见朝纲废弛,心知天下将乱,指着宫门前的铜驼叹道: “会见汝于荆棘中耳!”廖仲恺用此典说明八大山人的身世遭遇,其实也包含着自己的无限感喟。过片 “繁华歇尽何须吊”一语顿住上文,又开出下阕的许多激楚,情感至为沉痛。吊,凭吊。嫣红姹紫般的繁丽,其生命原本十分短暂,只不过一夜之间便可以了结,何必去理会它呢?倒是那空谷的苍松,经历了地老天荒的悠悠岁月,经历了多少次的风狂霜峭,仍然凌云狂啸,绿云匝地,显示出生命的巨大力量。显然,这苍松,不仅外化着八大山人的精神风采,而且也把廖仲恺自己的人格理想具象化了。孔夫子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正是在这里,廖仲恺之于朱耷,朱耷之于廖仲恺,基于族国认同而焕发出来的人格美,终于使他们成为了异代相知。歇拍又回到画幅上来。悼,伤感也。族国罹祸,江山寂寞,萧条异代,古今同悲。回应起拍,结出许多怅触。词写得如此的神完气足,无怪乎历来为人们所叹赏了。近人吴梅引彭金粟《词学通论》第五章语云: “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意无味。” 以观廖作,正可谓得之。

文章作者:蒲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