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注释】 ①讨:征伐。满夷:指清朝。瓜州: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市隔江斜对,向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金陵: 南京的别称。②缟素: 白绢,代指白色的丧服。胡: 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代指满清政权。吴: 三国时,孙权据江南,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国号吴,又称东吴,孙吴。③中原:中国,代指清人占据的国土。姓朱:明朝为朱元璋所建,代指恢复明朝。

【鉴赏】 郑成功于1659年 (永历十三年),同张煌言合兵十七万,从海上大举北伐,直取南京,收复瓜洲、镇江。同年6月13日至15日在焦山设坛,祭祀天地、山河,为表达他誓死灭清复明的决心,挥笔写下了这一首诗。这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民族英雄的誓词。据史书载,1646年 (隆武二年),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见清军势大,准备不战而降,郑成功跪哭劝阻,父不听,降清。年仅二十三岁的郑成功,感到莫大耻辱,悲愤至极,跑到孔庙前,烧掉自己的青衣 (儒生之服),挂起 “招讨大将军”和 “三军司令”两大旗,示抗清复明而血战到底之志。可见,郑成功捍国收复河山之志,何其坚定!

首句 “缟素临江誓灭胡”,描绘出他亲率三军面对滚滚长江水,衣冠似雪,哭声百里,举哀祭祀,誓死灭胡的悲壮情景。“雄师十万气吞吴”,“雄”,意指军队勇猛。“十万”,言其气势浩大,可以吞掉整个“吴”地。“吞”,意表气吞山河之势。这句表达出郑成功灭清的雄心壮志。作者描绘出誓师的悲壮场面尚不足以表明灭清的决心,于是又写出: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两个双重否定句,进一步肯定抗清必胜。“投鞭渡” 出自 《晋书·苻坚载记》,前秦苻坚在进攻东晋时说: 以我这么多的军队,如果把每个人的马鞭投到长江里,可以截断江中流水。郑成功借用这一典故,形容他的军旅众多,力量强大,抗清必胜,失地 “中原”一定会收复,明朝江山依在。

诗中字字句句显出军人风、英雄气、爱国情,读来铿锵有力,令人振奋。全诗自始至终洋溢着雄风豪气,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文章作者:冉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