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莹《大炮与对虾》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安莹

报告文学。作者饶洪桥。原载《解放军文艺》1989年第 4期。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先期到会的代表看到了一份“内参”:潍北炮兵靶场告急!潍北靶场不仅是济南军区、而且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炮兵靶场,当年花了一千多万元建成,三十多年来担负着我军极为沉重的训练演习和国防科研试验任务,每年大使用要有几十次。但从1976年起,昌邑县部分乡镇群众不断侵占靶场土地建虾池养虾已达一万九千亩,今年1月起又掀起了大规模抢占高潮,几个乡的村民在比着哄抢,情况紧急严重,若不立刻制止,潍北靶场作为靶场,将不复存在。近几年,中国大陆荣耀地成为对日本出口对虾的大户,全国近二万公里的沿海滩涂都在积极养虾。靶场,见鬼去吧,我们要的不是什么战争之神的大炮,而是对虾!昔日被不屑一顾的海滩成了寸金之地,在这片流传着当年动人的抗日故事的土地上,故事的主人公正在做含有荒诞意味的事情——将靶场变虾场。假如日本人当初就知道光靠吃对虾就能吃掉八格牙路的中国重要军事基地的话,不知他们会有何种感慨和动作。靶场危在旦夕,部队训练无法正常进行,群众被劝退之时,部队家属和子弟马上就被退出了单位和小学校门,难怪上至军长,下至小军官和地方老校长都异口同声地喊出——狗日的对虾!和平时期不需要大炮,就如同“大白天够亮的,不需要太阳”,世上有靠山吃山的,于是又有了靠军队吃军队的。借用、抢占、敲竹杠、偷盗,军营门口设置地方派出所来保卫,正成为一条有效的经验四处推广。一支保卫共和国安全的军队到了保卫不了自身的地步,这恐怕在世界上堪属罕见。部队及时摸出“鱼水情”的法宝,掀起“双拥”热潮,果然在一场罕见的大潮把部队帐篷人马掀进大海时,熟悉海性早已安全躲避的村民闻讯赶来抢救落海子弟兵,奋不顾身,可歌可泣。但这归天地良心,想趁热打铁劝退民工?休想。靶场内仍是争分夺秒万马战犹酣。最后双方都亮出底牌:按法律办事!可几十年来地方对军队的支援是数以亿万元计的,赔得起么?军费的严重不足使军队学会了忍耐,一批极穷的部队被上级批准养虾,在制止哄抢时又成为还治其人之身的一条反诘,世界上还未有“虾军”一说,部队也理不直气不壮起来。千辛万苦的一点训练费补贴,使一个“虾团”的训练有声有色名列全师之首,但威风未过,团长就被地方经济法庭的被告席请了上去,纠葛难断。白天不需要太阳,而夜晚需要月亮,对虾吸引着铤而走险的人,于是又出现了群众的“护虾军”。部队竭尽全力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弹演习,以示教于众,然而村民私下的议论却是:真能糟踏钱,还说军费不够?军队和山东省政府各级一再努力,哄抢被强行制止了。劫后的靶场使人感慨万千,大炮与对虾的命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吗?因为这使人面对的,是令人怪诞的、只有孩童才能编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