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耿光怡
长篇小说。作者草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第1版。1978年4月再版。这是继《原动力》、《火车头》之后作者描写工业题材的又一长篇。小说以1957年、1958年我国北方某钢铁基地为背景,以兴隆钢铁公司炼钢厂为中心,反映了钢铁战线上宏伟的劳动图景和沸腾的生活。青年工人李少祥是党培养起来的“共青”炉模范炉长,他刚从北京开会回来,就赶上高炉出了生产事故,为此他非常痛心。支部书记夏万春鼓励李少祥振作精神,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在钢铁公司召开的布置增产节约的干部会上,炼钢厂厂长宋紫峰提出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指标”,遭到公司副总经理康伯的极力反对,意见产生分歧。炼钢厂党委书记唐绍周坚决站在康伯一边,组织炼钢厂党委讨论增产指标时,批评了宋厂长的保守观念。此刻,宋厂长的妻子邵云端作为市委宣传部部长也在为丈夫不能按照党的方针办事而忧虑,劝诫其不要受报刊上某些人的“怪论”影响,避免犯错误。炼钢厂党委决议下达,“共青”炉的生产指标比其他九个平炉都高。工人们大多表示坚决拥护党委决议,努力完成任务。唯独“落后分子”易大光一心只想多拿奖金少出力。李少祥主动团结他,想方设法帮助其进步。为了完成全厂年增产二十五万吨钢的指标,工人们想尽办法革新挖潜。老工人刘进春发明了自动观测器,李少祥试验了快速精炼法。但宋厂长对工人的技术革新却采取消极态度,不予支持。一场暴雨淹没了钢厂的蓄热室,宋厂长带领工人连夜抢险,险情虽然排除了,但完成全年增产指标仍有很多困难。冶金工业部领导及时派来新的钢铁公司总经理陈家俊,他深入群众,上下走访,调查研究,虚心求教,解决了全公司许多疑难问题。随着反右整风的深入,市委个别领导脱离党的领导,另搞一套的思想受到彻底批判,宋厂长在这场运动中受到了深刻教育,工人们对他一味迷信书本理论,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轻视工人的创造发明的做法提出善意的批评。宋厂长开始转变。他亲临生产第一线,支持工人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几经波折,终于成功,实现了全年增产二十五万吨钢的指标。在生产实践中,工人们逐渐成熟,成为社会主义钢铁企业的主人。小说采取双线结构,在生产斗争的这条主线下,也穿插了一些日常生活的情节,如李少祥与未婚妻小兰的爱情误会贯穿始终,宋厂长与妻子邵云端、煤气厂女工程师汪丽斯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占了大量篇幅。作者在错综复杂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中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如忠心耿耿的刘进喜,充满朝气活力的李少祥,颇有才干又自信傲慢的宋紫峰,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的邵云端,温顺善良勤劳宽厚的小兰姑娘,以及作风深入讲究方法的陈家俊等等。当然,小说是五十年代那个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在对生活的反映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图解既定政策精神和概念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