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干宝·杨公施水
亦题《杨伯雍》、《杨伯雍种玉》。东晋志怪小说。干宝撰。原载《搜神记》卷十一。《水经注》卷十四、《艺文类聚》卷八十三、《初学记》卷八、《蒙求注》下、《敦煌石室古籍丛残·唐人类书》卷一、《太平御览》卷四十五皆载录(文各有异)。李格非等《文言小说》、舒佩实《汉魏六朝小说选译》均选录。本事亦见《孝子传》(《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载)、《孝德传》(《太平广记》卷二九二引载)。小说叙写:经纪人杨伯雍是个孝子,父母亡后,他就在父母所葬地的山中结庐,为父母守孝。山上无水,他便从山下取水,施舍给山上的行人饮用。三年后的一天,一饮者送来一斗石子,让他种在高而平的石头地里,并说“种下后定会长出玉米来”,还说他“后当得贤妻”。杨公乃种其石,数年后,果然长出小玉。其时,右北平有一徐姓大户的姑娘,品貌均好。杨伯雍上门试求,徐父笑曰:“拿一双白璧来,可以许婚。”杨即至田中,拿得白玉五双往聘。徐父大惊,遂嫁女于杨公。皇帝闻而异之,便拜杨公为大夫。本篇通过杨公行孝行义而得玉、得妻、得官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求,表现了作者劝人行善的思想倾向。杨伯雍葬父母于高山之中,结庐守孝,同时又不辞劳苦,汲水施舍,的确大孝大义。而送石子的神人,感其三年如一日的行善之诚,送其玉种,使其因之既得品貌双全之妻,又得高官厚禄。真是“善有善报”。作品故事完整,行善得“好妇”等情节,饶有民间故事的意趣。人物形象也描写得较为生动。如写名门徐氏对杨伯雍求婚的反应:“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仅此一笔,人物情貌尽出,生动地表现了徐氏既瞧不起眼前这个求婚者而又不失大家长者身份的神态。作品对后世颇有影响。《事类赋注》卷九、《太平寰宇记》卷七十、《类说》卷七、《绀珠集》卷七等皆引有此故事。杨伯雍,据汪绍楹考证,当作“阳伯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