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干宝·李寄斩蛇
亦题《李寄》、《东越祭蛇记》。东晋志怪小说。干宝撰。原载《搜神记》卷十九。《北堂书钞》卷一二二,《艺文类聚》卷九十四,《法苑珠林》卷四十二,《太平御览》卷三四四、四三七、四四一、九○五皆录载。《五朝小说》、吴曾琪《旧小说》、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和成柏泉《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选注》均录入。作品叙写:东越闽中有座高山,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经常出来伤人。当地各级官吏束手无策,听信巫祝妖言,每年八月就挑选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送去喂蛇,以消灾赐福,年年如此,已死九女。少女李寄应募而出,决心杀死巨蛇。她挂上利剑,领着猎犬来到洞口;先用甜香的米饼将蛇引出,随即放犬咬住,最后举剑将蛇杀死。越王闻之,聘她为后,其父升官,母姊皆得赏赐。作品通过对李寄智斩妖蛇的描述,展现了她的勇敢机智和为民除害的精神,歌颂了我国古代少年儿童的英勇无畏精神。一伙昏庸的官吏,面对吃人的妖蛇而束手无策,竟然听信巫祝胡言,残害百姓,用童女去喂蛇。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愚懦无能。小说结尾,李寄被越王聘为后,全家升迁。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色彩,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作品描写比较细腻,人物性格刻画十分生动鲜明。小说或写蛇之巨大及啮人之多,或写都尉令长之无能等,进行衬托或渲染,从而突出塑造李寄的形象。李寄是个少年女英雄。她有主意,有个性;在斩蛇之前,她作了种种周密准备;面对着庞然大物,她冷静沉着,应付自如,毫不惊慌失措,表现得既勇敢又聪明,同那些愚蠢无能的官吏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品在场面描写上也是出色的。如杀蛇一节,对蛇出、狗咬、人杀的场面描绘得紧张而有序。写蛇“目如二尺镜”,着笔于头和眼睛,也是抓到了要点。“闻餈香气,先啗食之”二句,是紧张中的松驰,蛇暂时处于平和状态。“寄便放犬,犬就啮咋”一句,抖出波澜;“寄从后斫得数剑”,巨蛇踊起而死。简直是一场拼杀的画面,紧张至极。故事塑造了一个孝亲、斗恶、勇敢、机智的民间少女形象,一扫所谓闺阁弱质的气息,成为古代早期小说作品中写得比较成功的一个妇女形象。作品末云“其歌谣至今存焉”,可见李寄故事曾在民间长期流传,影响很大。《太平寰宇记》卷一○一《邵武军邵武县》亦记有李寄杀蛇事,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三《李诞女》即采《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