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刘向·宁封子》简析

秦汉·刘向·宁封子

西汉志怪小说。刘向撰。原载《列仙传》。《搜神记》卷一亦载。袁珂《古神话选释》、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皆录入。作品叙写: 宁封子传说是为轩辕黄帝掌管烧制陶器的官员。有位神仙经过他那里,替他掌握烧陶的火候,能使窑火发出五色彩烟。久之,则把这技术传给了封子。封子拼命地劳作在熊熊大火之中,只见他随着烟气忽上忽下。最后,灰烬之中,犹有其骨。时人葬之于宁北山中,故称宁封子。作品写的是“积火自烧”而火化登仙的故事,但实际是记载了一个关于远古杰出的窑工的传说,歌颂了窑工高超的技艺和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高尔基说:在原始人观念里,在一些古代神话传说中,“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教师和同事,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高尔基论文学》)这篇作品中所写的宁封子和神人,就是这样被当时人神异化或仙化的。其中的“神人”,能烧出 “五色烟”火,足见他熟练地掌握着陶器烧制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不同火候。他不仅技艺高超,还无私地把技术传给了宁封子,更说明了品质的高尚。而宁封子,作为陶工,不仅虚心好学,而且拼命于窑火之中,上下奔腾,表现了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因而,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当时,他们受到人们的推崇以至于被神异化,便是可以理解的。反过来,从这两个虽然还很粗糙的艺术形象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人民对于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能工巧匠的景仰,从而也看到了古代人民发展生产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作品虽只七十余字,却脉络清楚,很重视形象刻画。宁封子“积火自烧”而登仙的壮丽情景,据考是古代羌族人民火葬风俗的折射。如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所传的宁封子民间故事,说宁封子是为了架火烧陶,升窑顶添柴火,不意窑顶柴突然塌下,宁封子便葬身火窟,壮烈为民牺牲,人们见窟顶有宁封子形象,随着烟气冉冉上升,便说宁封子火化登仙了。民间传说火葬的内容,实质与本篇志怪内容的仙话所表现的并不两样。但民间传说比原本意义的仙话志怪,显得格调更高昂,非同寻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