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狐假虎威》简析

先秦·狐假虎威

战国寓言小说。撰人不详。原载《战国策·楚策一》,《尹文子》亦载。《新序·杂事二》、《太平御览》四九四,皆录。陈蒲清等编《中国古代寓言选》、顾之京等编《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亦皆录入。这当是一则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的民间小故事,属于“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类。故事叙写: 一只老虎寻百兽做食物,一次,捉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 天帝派我做百兽之王,你若吃我,就违抗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信,我走在你前面,你跟在我后边。看看百兽见到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以为这话很有道理,就跟它一路走去,果然众兽望见它们都拼命逃走了。这是江乙论人畏昭奚恤之由时所引述的故事。公无前352年,江乙初仕楚,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各诸侯国很怕咱们奚恤,到底是怎么回事?”群臣莫对。江乙就用“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其寓意为:“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于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从客观意义上讲,寓言借狡诈的狐狸的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假借他人的权势和威风而吓唬弱小者的卑劣行径; 借凶猛的老虎的形象,嘲笑了被他人利用却毫无觉察的强暴者的愚蠢。狐狸奸诈狡猾,花言巧语,借了老虎的威风而横行,其形象特征被刻画得活灵活现。作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的自然特点与某种人的社会特性,巧妙地结合起来,颇具有典型意义。这则寓言很著名,成语“狐假虎威” 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