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主要内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导读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主要内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导读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我国重要的中药学著作。宋唐慎微撰。成书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本书集《神农本草经》之后至北宋以前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资料而成,故名。宋大观二年(1108)经医官艾晟等重修,作为官定本刊行,改名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或《大全本草》。政和六年 (1116) 又经医官曹孝忠校订,再改名为《政和新修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后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政府组织王继先等人再次校定《大观本草》,增补部分新药和注说,改称《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淳祐九年(1249)由张存惠进行一次较大修订,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随文附入书中,更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此后这一刊本叠经复刻,成为现存《政和本草》的唯一形式,也是《证类本草》最多的一种刊本。其著录最早见于《宋史·艺文志》,载“唐慎微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二卷”;宋代《通志·艺文略》载 “证类本草,三十二卷。唐慎微撰”,《文献通考》载“大观本草,三十一卷”。明《国史经籍志》、《天一阁书目》等均有著录。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天禄琳琅书目》、《经籍访古志》等均有较详辑要。现存版本较多,主要是《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有蒙古定宗四年 (1249) 平阳张存惠晦明轩刊本 (残本),扬州季范董氏藏金泰和张存惠晦明轩本,明成化四年(1468)山东巡抚原杰据晦明轩本翻刻本,清《四库全书》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本。另外,《大观本草》的版本还有元大德六年(1302)宗文书院刻本、清光绪三十年(1904)武昌柯逢时影宋并重校刊本;《大全本草》的版本有明万历五年 (1577)宣郡王大献尚义堂刊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山西官刻本。

唐慎微(约1056—1136),字审元,北宋著名药学家。祖籍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县),徒居成都华阳。出身世医之家,精于医药,治病百不失一,知名于时。为医不取诊金,只求赠以名方秘录。好读,凡经史、医药、佛道之书无不喜览,得一方一论必录之,经多年广采博辑,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撰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2卷。其二子及婿皆传其艺,为成都名医。

本书现行本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凡30卷。卷1—2为序例,收载宋以前著名药物著作的序言以及有关药性的论述。卷3—5为玉石部,载药253种。卷6—11为草部,载药447种。卷12—14为木部,载药263种。卷15为人部,载药25种。卷16—18为兽部,载药58种。卷19为禽部,载药56种。卷20—22为鱼虫部,载药187种。卷23为果部,载药53种。卷24—26为米谷部,载药48种。卷27—29为菜部,载药65种。卷30为未用和经外部,载有名未用药物194种,《本草图经》外的草木类药98种。全书共收载药物1746种。

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堪称集宋以前药物学之大成,至明代《本草纲目》刊行前,上下五百年间一直作为研究本草学的范本,至今仍是本草学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价值首先在于总结了本草学的历史成就,将收载药物扩充至1746种,对本草的基本理论,各种药物的名称、药性、主治、产地、采收、炮制、附方等,均有较详论述。同时,又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辑录的药学文献达247种,其中有本草类书目17种,方书类97种。特别是收录了后失传的六朝至宋的许多方书,如《小品方》、《玉函方》、《深师方》、《古今录验方》、《必效方》、《兵部手集方》、《丹房镜源》等,成为研究六朝、唐、宋之亡佚方书的重要文献。

后世对本书的研究,主要是校定、翻刻。宋元之际,有人将本书主要内容节录,与《本草衍义》合编成书,宋代刊有《新编类要图经(注)本草》,元代刊有《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均题“许洪校正”。早年传入日本,现存有日明和六年(1769)江都医官望氏翻刻元大德六年崇文书院本。另据清《日本访书志》载,有朝鲜国翻刻本,依宗文本不增改一字。

参考文献

  • 1.唐慎微著、张存惠重订:《重修政和政史证类备用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
  • 2.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元大德六年壬寅(1302) 宗文书院刊本。
  • 3. 《经史证类大全本草》,明万历五年丁丑(1577) 宣郡王大献尚义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