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旨》的主要内容,《画旨》导读
《画旨》是中国画论著作。明董其昌著。原载其《容台别集》,《式古堂书画汇考》有附载本。另有《画论丛刊》本。
董其昌 (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为书画家兼画论家,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待秀气。尤擅山水画,学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讲究笔致墨韵,画格清润明秀。更以 “文人之画”、“南北二宗”理论知名。另著《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眼》行世。
《画旨》多为题跋自画和古画之语,对画法、品评、鉴赏常独具慧眼。它极力阐述莫是龙首倡的南北宗论,并以文人画的标准来划分“南北二宗”,并崇南贬北。其主要论述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另外,它还提出 “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的著名见解,被后人归结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至理名言。
《画旨》所倡导的南北宗论对后世、甚至国外(如日本)影响极大,但同时对它的解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本世纪50—60年代,对它的争论之激烈为画论史上罕见,甚至波及到对其人其画的评价。但无论如何,《画旨》是一部以新的视点评价中国绘画,并最早系统研究山水画派的代表性著作,它在研究探讨中的先行作用是不可抹煞的。
《画旨》所收文章与《画禅室随笔》、《画眼》互有异同,莫是龙《画说》所载论画十六条亦见于《画旨》。董、莫二人年代相当,美术史家怀疑《画说》散失,后人摘取董其昌论画诸文依托成书。也有人推测,《画旨》本非董其昌自编,后人辑录其文,误将莫是龙论画收入。二说并存,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