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探玄记》的主要内容,《华严经探玄记》导读
《华严经探玄记》简称《探玄记》,是以华严宗思想来解释《华严经》的佛教著作。法藏(见“华严经旨归”)著。本书收于历代刊刻的佛教大藏经中。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将此书收于第35卷中。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由石峻、楼宇烈等选编的 《中国佛教思想史资料选编》第2卷第3册中收录了本书第1卷。
《华严经》全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全经由 “七处八会” (或 “七处九会”) 构成。所谓 “七处八 (九) 会”是指佛在人间天上7个地方8次 (或9次) 说法。主要思想内容是以 “法界缘起” 来论述世界的构成,认为物质世界 (事法界)和精神世界(理法界)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华严经》的汉文译本主要有3种: 1.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的60卷本,亦称“旧译本”。2.唐实义难陀译的80卷本,称“新译本”。3. 唐代般若三藏译的40卷本,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前二译中最后一品《入法界品》的扩大。尤其是最后一卷中讲到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以及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等,内容比前两译增添许多。故此译本有时又干脆称为 《普贤行愿品》,或称《四十华严》。法藏所作 《华严经探玄记》是对晋译六十卷 《华严经》 的诠释。
《华严经探玄记》共20卷,分为10门: 1. 明教起所由,分总辨和别显,明如来以无量无数因缘,成等正觉出现于世,起不可思议之正法。2.约藏部所摄,略分十义,明本经具有十二部摄。3. 明立教差别,分十类以叙当时各家判教,最后提出本宗的五教十宗说。4.简教所被机,分众生根机十位区别,以一乘不共教中普机菩萨为本经所被根机。但从长远看(远为),则因 “凡愚外道阐提悉有佛性”,“久远亦当入此法”,所以本经又是普被一切根机。5.能诠教体,从浅入深,分为十门,通论教体,明一切法皆互相圆融无碍为此经教之体性。6. 明诠宗趣,以诸家论说以显一宗,明无不该摄法界圆融为《华严》无尽宗趣。7.具释经题,从数、法、喻、义、德、事等十个方面具体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8. 部类传译,叙述本经的梵汉广略各种经本以及本经传译、论释的情况。9. 辨文义分齐,以十玄缘起门明本经所述法界圆融,无尽无碍之意。10. 随文解释,具体诠释晋译60卷《华严经》的经文。
该书20卷中,第1卷为总纲,集中论述了 《华严经》的思想以及华严宗的教义理论。上述十门中,有九门均包括在第1卷中。第2卷起,到第20卷,则为“随文释义”。晋译 《华严经》七处八会,共34品。《探玄记》的第2卷释 “世间净眼品”。第3卷释 “卢舍那佛品”。第四卷释 “如来名号品”、“四谛品”、“如来光明觉品”、“菩萨明难品”、“净行品”和 “贤首品”。第5卷释 “佛升须弥顶品”、“菩萨云集品”、“菩萨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菩萨功德品”和 “明法品”。第6卷释“夜摩天宫自在品”、“菩萨说偈品”、“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十无尽藏品”。第7卷释 “如来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菩萨云集品”和“金刚幢菩萨回向品”的一部分。第8卷释 “金刚幢菩萨回向品”的其余。第9到14卷释 “十地品”。第15卷释 “十明品”、“十忍品”、“阿僧祗品”、“寿命品”、“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和 “如来相海品”。第16卷释 “佛小相光明功德品”、“普贤菩萨品”和 “宝王如来性起品”。第17卷释“离世间品”。第18到20卷释 “入法界品”。
该书是华严宗疏解晋译《华严经》的重要名著。它和法藏所著的另外几部有关 《华严经》的著作 《华严经旨归》、《华严经文义纲目》 以及解释华严宗义的《华严五教章》、《华严义海百门》等,共同构成了华严宗思想教义的基础,成为华严宗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唐代随着华严宗思想教义传到了日本和朝鲜,法藏的《华严经探玄记》也传了过去。日本有关该书的注释现存有凝然的《华严经探玄记洞幽钞》、凤潭的《华严经探玄记玄谈》、兴降的《华严玄记大略钞》以及普寂的 《华严探玄记发挥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