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误》的主要内容,《风筝误》导读
《风筝误》是清代传奇剧本。《新传奇品》著录。李渔撰。传本较多,以清初翼圣堂刊、清康熙间刊《笠翁十种曲》本最为有名;《古本戏曲丛刊五集》据翼圣本影印。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收有评点本,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另有湛伟思校注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改名渔,字笠鸿,后字笠翁,号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觉世稗官等。浙江兰溪人。崇祯十年(1637)考入金华府庠,后屡应乡试皆不第。入清,不复应考。顺治五年(1648)自兰溪移家杭州,几十年里挟策走吴越间,卖文以糊口。顺治十四年(1657)始,流寓金陵(今南京)20年,晚年归乡。平生著作甚富,有《笠翁一家言全集》,长篇小说《回文锦》,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等。所作传奇10种,合称《笠翁十种曲》,皆存于世。
《风筝误》是其代表作,凡2卷30出。剧叙茂陵人韩世勋,字琦仲,有才学,美丰姿。早失双亲,由其父同乡盟友戚补臣抚养成人,与其子戚施字友先者同肄业。西川招讨使詹武承字列侯,闲居在家,丧偶乏嗣,蓄二妾梅氏、柳氏。梅氏生长女爱娟,貌丑才劣;柳氏生次女淑娟,貌美才优。二妾常相哄,因筑垣,令分处东西院。适西蜀蛮族作乱,詹武承开复原官,任讨伐事,以家中二女姻事嘱补臣而去。时届清明,韩生书 《感怀》诗于风筝上,戚生放之。忽线断,堕柳氏院中,柳氏强淑娟和诗其上。戚生仆索风筝归,韩生见诗,悦之,猜想必出之闺秀,乃别作一风筝,再题一诗其上,以达情愫。韩生放风筝,故令线断,落在詹宅,却误入爱娟之手。爱娟误认诗为戚生所作,与乳母设计,约他夜赴订盟。韩生冒充戚生赴约,求和诗不得,见爱娟貌丑言俗,惊而逃归。后戚生与爱娟结婚,爱娟言谈中泄漏前事,戚生藉此欲毁婚姻,梅氏只好许其蓄妾。爱娟欲为之牵合淑娟,设计让戚生得便调戏之。淑娟执剑自卫,终免毒手。韩生入京应试,中状元,任翰林院编修,受命监詹武承军。韩生设计饰假狮为兵,大破蛮兵象队。詹武承爱韩生才貌,欲以淑娟妻之,韩生疑即丑女,拒不允。詹武承复托戚补臣为媒,韩生被逼无奈,勉强允婚。婚夕见面,始知淑娟非前日所见之丑女。詹武承衣锦还乡,一家团圆。
此剧系凭空结撰,意在揭明“媸冒妍者,徒工刻画;妍混媸者,必表倩扬”(虞镂《风筝误叙》)。构思出之于阮大铖《春灯谜》,以风筝为姻缘线索,似学阮大铖《燕子笺》。但剧中以家政、家风与朝政、世风交相辉映,实胜阮氏剧作一筹。朴斋主人《风筝误·总评》评此剧:“结构离奇,熔铸工炼,扫除一切窠臼,向从来作者搜寻不到处,另辟一境,可谓奇之极,新之至矣。然其所谓奇者,皆理之极平;新者,皆事之常有。”作者善于谋篇构局,设置巧妙而又自然的喜剧冲突,运用诙谐而又机趣的喜剧语言,刻划栩栩如生的喜剧人物,从而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此剧当时即脍炙人口,朴斋主人《风筝误·诧美》出眉批说: “从来杂剧无有如此好看者,无怪甫经脱稿,即传遍域中。”李渔《答陈蕊庵》也自称:“此曲浪播人间,几二十载,其刻本天地无之。”(《笠翁一家言全集》卷3)后世常演的出目,有《题鹞》、《鹞误》、《冒美》、《惊丑》、《前亲》、《逼婚》、《后亲》、《茶园》等。京剧、川剧、婺剧、莆仙戏皆有《风筝误》。1957年,安西以李剧为本,改编成评剧《风筝误》。清无名氏有小说《风筝配》,即李剧的改作本。弹词、子弟书亦有《风筝误》。18世纪初,李剧曾译为外文,传入欧洲、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