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硫日记》的主要内容,《采硫日记》导读

《采硫日记》的主要内容,《采硫日记》导读

《采硫日记》,又名 《裨海纪游》,删节本名为 《渡海舆记》、《裨海纪游略》,是有关台湾较早和最重要的行役记。是书为郁永河康熙三十六年(1697)奉命前往台湾采硫时的旅行日记。书成后是否迅速刊刻,不得而知。现知最早的刻本为雍正十年(1732)曾任福建永春和将乐知县的周于仁刻印的删节本《渡海舆记》。现知名为 《采硫日记》 的主要版本有: 道光二十三年(1843) 《舟车所至》本、咸丰三年 (1853) 《粤雅堂丛书》本和 《丛书集成初编》 (1935) 本。名为 《裨海纪略》的主要版本有:道光十二年(1832) 《昭代丛书》本、道光十五年(1835)铁岭人达纶的刻本、光绪四年《申报馆丛书续集》本和光绪十七年(1891)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今人陈正祥编撰的《中国游记选注》第一集收入了《裨海纪游》补足本原文,并对该书做了系统的校注和研究。

郁永河 (生卒年不详),字沧浪,浙江仁和 (今杭州)诸生。性好游。康熙三十年(1691)春由浙入闽作幕客,数年间行迹遍及八闽。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冬天,福州火药局爆炸,典守需赔偿,闻台湾北部淡水一带出产硫磺可以制火药,欲派吏前往采办。但因其地尚未开发,水土险恶,没有人敢去。生性好游的郁永河慨然请行。康熙三十六年正月二十四日 (1697年2月15日)从福州出发,十月十二日 (11月25日)返回福州,历时9个月零10天。归后著 《采硫日记》、《海上纪略》(1卷)、《番境补遗》(1卷)和《伪郑逸事》(1卷)。

《采硫日记》分为上、中、下3卷,《裨海纪游》则通作一卷。日本伊能嘉矩认为《采硫日记》是初稿,《裨海纪略》是定稿,但尚缺可信的证据。是书以日记形式,记述了台湾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地质(火山、地震、矿产)情况,也记述了台湾海峡的水文和气象情况。内容可分为3部分:一记八闽山川景物、民俗风情;二记台湾自然环境、动植物和土著民俗等;三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事。

《采硫日记》是有关台湾最为重要的探险旅行日记,内容较为丰富,是中国最好的旅行日记之一。郁永河历尽艰辛,记录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事物,对台湾地理,特别是古地理的研究,有很大贡献。书中对康熙三十二年(1694)台北盆地内大地震所引起的地陷、澎湖群岛的自然景观、台湾硫气孔地形等的记述都极为生动和准确。此书对台湾施政有影响,1904年出版的《台湾蕃政志》将郁永河称为第一个对治理番族问题有卓越见解的人。是书因对台湾山川、夷险、形势、扼塞、番俗民情记之特详,成为后世纂修台湾地方志的最重要参考著作之一。黄叔璥《台湾使槎录》(1736)、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1760)、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等书都大量引用其文字。

日本人对《采硫日记》的研究较早亦较深入。诸日维光于明治四十一年(1909)将《裨海纪游》翻译成日文。明治三十二年 (1900),伊能嘉矩即对《裨海纪游》进行了研究,认为它是台湾早期文化的最珍贵资料,因此将其列入他主编的 《台湾丛书》的第一种。

参考文献

  • 陈正祥:《中国游记选注》第1集,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