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子兵垒》的主要内容,《白毫子兵垒》导读

《白毫子兵垒》的主要内容,《白毫子兵垒》导读

《白毫子兵垒》是一部主要论述战略战术原则的古代兵书。明尹宾商撰,原书名为《兵垒》, 又名《兵垒记》。“垒”,音lei,本意为捕鱼网, 引申为囊括之意。“兵垒”就是概括古代兵法精髓的意思。该书写成后未能及时刊行。其抄本传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由湖北黄安刘誉棻、方以南、吴树芬、周树藩等人校勘出版。此后又有据刘校本的钞本流传。

尹宾商,又名商,字亦庚(一作夷耕),又字于皇,号毫翕,别号白毫子,汉川(今湖北汉川)人,约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清顺治初年。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恩入选,授任山西屯留知县,后调任祁县。因得罪上司,被罢官归家,遂杜门著述。清章学诚曾为之作传,称其“有隽才,喜谈兵”,(《同治汉川县志》)又以术数、诗文见长。另著有《阃外春秋》、《焦螟子》等,还曾编纂丛书 《武书大全》。

《白毫子兵垒》共7卷,计约5.8万字。全书通过337则古代战例,将治军用兵原则概括成36个字:声、煦、整、先、迅、羸、佯、乘、静、集、因、突、捭、诳、肄、信、必、镇、异、持、诛、制、变、袭、合、待、独、谲、纾、果、分、扼、寡、疑、托、微。一字一篇,先以形象的语言,概括和说明抽象的军事理论,再证之以战例。如“合”字篇说: “虎至趫健也,熊罴至多力也。然而,人食其肉而席其革者,不能合其势而一其力也。故曰:五指之更弹,不如控拳之一挃。甚哉乎!兵革之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并举三国两晋和宋辽金时期战例7则,证明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这是其书写作体例特点,即紧密结合战例探讨军事理论。

该书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兵家思想,又进一步加以阐发。作者重视军事谋略,强调示形用诈,出奇制胜。如“声”字篇讲的是声东击西; “羸”字篇讲的是示弱于敌;“佯”字篇讲的是佯动的战术;“异”字篇和“托”字篇是讲利用异术奇技或假托鬼神来迷惑、震慑敌人;“肄”、“谲”、“诳”等篇也都是讲如何设奇用诈,欺骗敌人,使之失误,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上述谋略指导下,作者又着重阐述了战术行动的突然性和灵活机动性问题。如进攻要 “先”,先发制人;“迅”,速战速决;“突”,进攻要突然;在进攻的时机上,又应“乘”,乘敌之隙;在进攻的形式上,主张“袭”,偷袭,亦即袭击敌之薄弱环节。防御要“持”,持满而不即发,后发制人; “纾”,稳扎稳打,持久作战;“待”,待机克敌。其他还有 “扼”,扼制敌人要害;“制”,以己之长制敌之短; “必”,掌握战场主动权;“因”,因敌变化,因敌制胜;“变”,灵活用兵,不拘一格。在作战力量的使用上,论述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 “合” 与 “分”,强调兵贵精不贵多的“寡”,等等,这些战术原则和方法是该书的主要内容。在该书“信”、“煦”、“镇”、“整”、“诛”等篇中,作者通过阐述练兵、统兵、用兵、教将等方面的内容,强调恩威并重的治军思想,并从将帅的品德修养和作战指挥等角度,论述了将帅在军队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将帅既要能 “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又要能“独”,在关键时刻有 “独见”和 “独断”,并能做到“独立”和 “独往”;指挥作战要 “果”,果敢善断;切忌 “疑”,优柔寡断。通过对战略战术原则和治军方针的分析,该书还体现了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白毫子兵垒》虽非出自兵家名将之手,但 “可与东西今兵法互相印证”,“其语必折精,事必徵实”,(方以南序)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能深入浅出,语言也生动活泼,较好地概括了古代军事思想精华和战争经验,在军事学术史上有一定的价值。然而,书中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农民起义军的诋毁和诬蔑; 并选入了一些带有荒诞、迷信、神秘色彩的战例。因受体例限制,书中有些战例引用不够恰当,一些作战原则和方法概括也不够准确。1989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季德源《兵垒浅说》,对该书作了初步地全面研究、介绍。